欢迎来到联合国,您的世界!

巴勒斯坦问题的历史

1917年-1947年

  一战之后,随着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巴勒斯坦问题成为一个国际问题。根据国际联盟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有关委任统治的条款,巴勒斯坦与其它几个前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地区一起交由英国委任统治。除一个委任统治地之外其它委任统治地全部按照最早的设想纷纷独立。巴勒斯坦成为一个例外。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不是仅限于“协助管理和提供建议”,其首要任务是执行英国在1917年颁布的《鲍尔弗宣言》,该宣言支持“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

  从1922年到1947年巴勒斯坦被委任统治期间,大量犹太移民从其它地方,尤其是东欧涌入,30年代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该地区犹太人口急剧膨胀。巴勒斯坦人对独立的诉求和对犹太移民的抵制导致了1937年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其后,在二战期间和二战之后,来自双方的恐吓和暴力从未间歇过。英国曾经尝试过不同的方法让这块饱受暴力蹂躏的土地独立,但均未成功。1947年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给了联合国。

1947年-1977年

  考虑了不同的方案之后,联合国提议在巴勒斯坦建立两个独立的国家,一个是阿拉伯独立国,另一个是犹太独立国,并在耶路撒冷市建立特别国际政权(181号联大决议第二部分)。分治计划中设想的两个国家中一个成为后来的以色列,在1948年的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77%的土地,以及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地区。一半以上的巴勒斯坦当地居民要么逃离要么被驱逐出了巴勒斯坦。约旦和埃及占领了分治决议本来划分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其它部分领土,这个巴勒斯坦阿拉伯国从未正式成立过。

  在1967年的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当时约旦和埃及控制的巴勒斯坦其它地区(即西岸和加沙地带),这包括之前未被以色列占领的耶路撒冷残留的地区,其后这些地区也被以色列兼并。这次战争导致了第二次巴勒斯坦人的大量外逃,据估计外逃人数达50万人。安理会于1967年11月22日通过第242号决议,促请以色列从它在1967年的冲突中占领的地区撤离。

  1974年,联合国大会重申了巴勒斯坦人民实现自治、民族及主权独立以及重返家园的不可分割的权利。随后一年,联合国大会建立了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剥夺权利委员会。联合国大会授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联大以及其它由联合国主办的各会议中以观察员资格。

1977年-1990年

  然而事情继续朝相反的方向发展。1982年,以色列侵略黎巴嫩,宣称要消灭巴解组织。后来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在得到保证在其撤离之后上千万留下来的巴勒斯坦难民有安全保证之后,巴解组织的军队撤出贝鲁特,转移到了其它邻近国家。其后在萨布拉和夏提拉发生了大规模屠杀难民的事件。

  关于巴勒斯坦问题国际会议于1983年9月召开,参加人数众多,除其它事项之外,这次会议通过了包括如下原则的《日内瓦宣言》:必须反对和拒绝以色列在被占领领土上建立定居点,以及其所采取的改变耶路撒冷地位一切行动;该地区所有的国家均有权在安全和国际公认的边界内生存,所有的人民均有权享受公正的待遇并过安定的生活;承认并实现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得合法权利。

  1987年12月在被占领的巴勒斯坦地区发生了集体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抗暴行动。以色列军队对这次抗暴行动的镇压伤及大量人员并导致了巴勒斯坦平民的大量伤亡。

1991年至今(和平进程)

  1973年阿以战争后,整个19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各方在不同论坛为安全理事会第242338号决议基础上实现中东全面和平而不断努力。冷战结束与海湾战争及其影响等全球性变化对中东局势都产生了影响。1991年10月,阿以认真恢复谈判进程,在美苏两国共同主持下在马德里召开中东问题和平会议 。联合国秘书长的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议。但到1993年年中,谈判似乎在若干政治和安全问题上停滞不前。在这些公开的外交努力的同时,以色列与巴解组织在挪威举行秘密会谈。双方于1993年8月末结束会谈并达成协议,这一消息使国际社会既吃惊又萌生希望。   

  1993年9月10日,以色列与巴解组织就相互承认换文,双方代表并于9月13日在白宫举行的一个仪式上签署《关于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声明》,出席签字仪式的有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外长安德烈·科济列夫。声明签署后,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与巴解组织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握手。这一历史性协定为巴勒斯坦人民在加沙地带和西岸实现自治开辟了道路。它标志着一个谈判解决永久地位问题的进程的开始。

  大会在1993年届会上通过一项题为“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对《原则声明》表示支持,同时重申大会自己提出的若干原则以指导最后解决。此外,大会重申,联合国将继续承担对巴勒斯坦问题应尽的职责,直至该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1994年7月,亚西尔·阿拉法特返回巴勒斯坦,在加沙和西岸耶利哥地区建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此后达成的若干协定使更多地区归属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控制。

  为了结束冲突,已就“最后地位问题”协定开始谈判。尚待谈判的困难问题包括:以色列撤出被占巴勒斯坦领土、最后边界、难民、定居点、耶路撒冷的地位。中东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1995年9月28日,签署了历史性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关于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临时协定》,即《奥斯陆第二项协定》,取代了1993年的《关于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声明》。《奥斯陆第二项协定》规定了解散以色列行政公署,撤销以色列军政府,并将西岸分成三个区,每个区都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不同程度地各司其责。

  联合国大会对迄令为止和平进程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支持。

  在巴勒斯坦,第一次大选已于1996年1月举行。阿拉法特主席当选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他随后任命了由21名成员组成的巴勒斯坦委员会执行局。安全理事会对选举表示热烈欢迎,称之为“中东和平过程中迈出的重大一步”。

  1990年代中期至末期,和平谈判停滞不前,此后,以色列埃胡德·巴拉克和亚西尔·阿拉法特主席签署了1999年9月4日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对这一协议表示热烈欢迎。

  定居点建设和持续暴力给谈判造成问题,此后,和平进程再度停顿。

  2000年7月,克林顿总统在戴维营召开了中东和平问题首脑会议。秘书长科菲·安南对会议表示欢迎,希望在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建立“勇敢者的和平”。然而,以色列的巴拉克总理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阿拉法特主席未能消除分歧,达成协议。

  2000年9月,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爆发。

  2001年1月初,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谈判代表在埃及的塔巴会晤,再度作出努力。双方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达成最后解决。然而以色列迫近的选举导致巴拉克总理中止了会谈。阿里尔·沙龙当选为以色列的新总理。

  2000年9月以来,政治、社会经济和人道主义状况日益恶化。2002年间,安全理事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对每况愈下的局势表示了严重关注,并呼吁结束暴力和恐怖主义,从巴勒斯坦城市撤出以色列军队,尊重国际人道主义法。在2002年3月通过的一项里程碑式的决议中,安全理事会确认了两个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一个地区各自安全和得到承认的边界内并存的想法。

  使这一憧憬变成现实的“路线图”是由四方(美国、欧洲联盟、俄罗斯联邦和联合国)制定的。“路线图”设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采取平行步骤,以便至迟于2005年年底达成最后的、全面的和平解决。双方于2003年6月在亚喀巴首脑会议上作出了执行“路线图”的坚定承诺。安全理事会于2003年11月对“路线图”表示赞同。

  尽管有一些进展的迹象,但暴力、以牙还牙和报仇的循环继续不已,和平进程停滞不前。

  以色列决定在被巴勒斯坦领土、包括在东耶路撒冷及其周围修建围墙。为了对此作出回应,大会于2003年12月请国际法院就修建围墙的法律后果发表咨询意见。2004年7月,国际法院认定在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修建的围墙的路线违反国际法,表示以色列必修停止修建围墙,拆除已经修建的部分围墙,并对巴勒斯坦人的财产所蒙受的一切损失作出赔偿。

  2004年初,以色列宣布从加沙地带大部分地区和西岸一小部分地区撤出的计划。2004年5月,“四方”为这项撤出计划订立了一些原则,表明撤出必须是彻底的,而且应继而在西岸采取类似的步骤。“四方”还表示所有关于最后地位的问题,例如边界和难民问题,均应由双方根据国际公认的和平进程框架进行谈判。

  于此同时,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的人道主义状况继续恶化。秘书长一再呼吁国际社会竭尽所能缓解巴勒斯坦人民的困境,并敦促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采取必需的步骤,毫不迟延地达成和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