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物、放射、核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团体及其支持者等非国家行为者一旦获得并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材料,将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威胁。”

——副秘书长弗拉基米尔·沃伦科夫在反恐办出版物《在发生化学和/或生物攻击时确保机构间的互相通用和协调沟通》中的序言

获得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恐怖主义团体及其支持者等非国家行为者一旦获得和使用大规模毁灭性/化学、生物、放射、核(化生放核)武器,将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威胁。多年来,恐怖主义团体测试多种新方法、新手段获取和使用更危险的武器,包括含有化生放核材料的武器,从而最大限度地造成破坏、煽动恐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合法和非法商业渠道(包括暗网)的扩大,其中一些武器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得。

方案授权

  安全理事会多次专门讨论如何处理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化生放核恐怖主义威胁。安理会在第1373(2001)号决议中,确认了国际恐怖主义与除其他外,化生放核材料非法流动之间的联系。安理会以第1540(2004)号决议的形式就这一问题发表了开创性声明。安理会在该决议中申明,化生放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安理会最近在第2325(2016)号决议中再次呼吁会员国在执行第1540(2004)号决议时加强国家防扩散制度。

  《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呼吁会员国、国际组织和联合国系统:

  • 打击化生放核材料走私
  • 确保生物技术的进步不被用于恐怖主义目的
  • 改善边境和海关管制,防止和侦查非法贩运化生放核武器和材料
  • 在就使用化生放核武器或材料进行的恐怖袭击作应对计划时加强协调

  在《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的第六次审查中,大会呼吁所有会员国“防止恐怖主义分子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并[鼓励]会员国与有关区域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加强国家在这方面的能力。”

方案活动

  反恐中心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化生放核方案力求推动会员国和国际组织对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化生放核恐怖主义威胁程度的认识。中心还应会员国的要求,为会员国的预防、准备和应对工作提供支持。

  反恐中心通过其方案力求加强伙伴关系,为国际社会现有的能力建设努力作出贡献。反恐中心还提供能力建设支持,重点领域包括边境和出口管制、战略贸易管制、非法贩运、化生放核材料和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事件响应和危机管理、化生放核取证等。

方案制订了四个试点计划:

  1. 伊拉克加强国家预防和应对化学和生物恐怖主义袭击的能力。这一项目与美国国务院联合实施,重点是生物和化学安全、调查、情报共享、学术界的安全文化和化生放核应对。
  2. 约旦加强准备和应对化生放核恐怖主义袭击的能力。这一项目的内容包括,自我评估确定约旦的需要,提供培训课程,组织实地和虚拟真实演习,以及发布建议。项目与北约联合实施,并与约旦当局密切协调。
  3. 促进普遍加入和有效执行《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这一项目与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联合实施,由欧洲联盟提供财政支持。项目内容包括高级别提高认识活动,对执法人员、检察官和边境/海关官员培训,立法援助,以及有关不遵守《公约》原因的一项研究。
  4. 加强对打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恐怖主义方面的科技进步的了解。这一项目在联合国全球反恐协调契约新威胁和重要基础设施保护工作组框架内,与联合国区域间犯罪和司法研究所合作实施。项目分析的对象是,科学和技术进步如何会增强或改进恐怖主义分子获取和(或)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

方案的协调作用

  反恐中心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化生放核武方案为全球反恐协调契约新威胁和重要基础设施保护工作组提供支持。此外,方案加强了与《联合国全球反恐协调契约》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化生放核相关成员和会员国国际倡议的战略伙伴关系,促成发展了联合、互补和相辅相成的项目。特别是,该方案还与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和七国集团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材料扩散全球伙伴关系保持了密切合作。

方案影响

  反恐中心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化生放核方案的影响举例如下:

  • 会员国加强执行预防、准备和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生放核恐怖主义的政策、做法和程序,提高对威胁和风险的认识、知识和了解。
  • 国际组织和联合国实体支持会员国以更知情、更协调的方式预防、准备和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生放核恐怖主义,体现“联合国一体化”的做法。

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

2006年9月8日,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了《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该战略是加强国家、区域和国际反恐努力的一份独特的全球文书。大会每两年审查一次该战略,从而使其成为符合会员国反恐优先事项的一份活文件。

文件

提交给联合国主要机关或附属机关有关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化学、生物、放射、核恐怖主义的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