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理事会2010年综述

安理会继续积极应对全球冲突相关危机,保护武装冲突中平民的工作愈显重要

安理会年内召开的公开会议次数增加,共通过59项决议,发表30份主席声明

 

联合国新闻稿  SC/10147  2011年1月7日  全文下载PDF文件

 

导言

  2010年,安理会继续积极应对非洲、中东和其他地区的各种冲突。然而,作为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责任的一部分,保护武装冲突中的平民,尤其是易受性暴力侵犯的妇女正显得日益重要。

  2010年,安理会一共召开182次公开会议,较2009年的171次略有增加,其中79次会议与非洲问题有关。另外,由十五个理事国组成的安理会通过了59项决议,发表了30份主席声明,力求再次达成共识,仅有6项决议需投票表决,无常任理事国对此行使否决权。

  2010年,安理会作出多项重大决定,其中包括解除对伊拉克长达约20年的制裁。当时的制裁决定是约在20年前,由美国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在其主持的一次高层会议上宣布。同时,安理会还结束了在塞拉利昂内战期间对其实施的长期制裁。

  此外,尽管稍有延迟,卢旺达与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仍在完成工作战略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而奥地利担任国际法庭委员会主席的任期也行将届满。因此,安理会同意建立余留事项处理机制,处理法庭余留任务、保存相关记录以及促进法治建设。

  科特迪瓦总统大选僵局导致该国局势从2010年末到2011年持续紧张。此前,安理会就该西非国家问题召开的12次会议多为寻求克服障碍,使延迟已久的选举得以举行,这是各对立方达成的和平协议的关键部分。在11月举行的第二轮总统大选后,秘书长特别代表核证了选举结果。安理会对该结果表示强烈支持,并欣见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共体)为破解僵局付出的努力。

  2010年安理会并未增设新的特派团,但为彰显在布隆迪取得的进步,保护在过去数年取得的成果,安理会成立了机构规模已大为削减的联合国布隆迪办事处(联布办事处),取代从前的综合办事处(联布综合办)。

  1月12日,海地发生毁灭性大地震,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稳定团)总部大楼坍塌,创下联合国维和史上单次事件遇难人数的最高纪录。然而,联海稳定团迅速在震后恢复工作,安理会也两次加派援助人手,帮助联海稳定团在执行安全任务的同时,积极协助救援工作。

  由于简报数次反映尼泊尔和平进程未取得进展,安理会在三次短期延长联合国尼泊尔特派团(联尼特派团)任期之后,决定撤销此特派团。安理会还将联合国派驻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庞大特派团——联合国组织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联刚特派团)——更名为联合国组织刚果民主共和国稳定特派团(联刚稳定团),此举符合对其进行重组、缩编,并最终撤离该国的初衷。

  乍得政府要求将联合国中非乍得特派团(中乍特派团)撤离乍得,安理会已于2010年底予以批准,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平民的安全,而这正是安理会2007年首次派遣中乍特派团的初衷。当年,成千上万的难民从饱受冲突蹂躏的苏丹达尔富尔和其他地区涌入中非和乍得,严重威胁到两国的安全。在过去一年,安理会一直在考察中非及乍得政府是否有能力履行职责,为难民提供人道主义保护,并呼吁捐助者帮助两国增强政府职能。

  在很多冲突中,特别是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阿富汗、索马里及其他地区发生的冲突中,平民不断遭受苦难,尤其是遭受性暴力侵害,这引起了安理会的深切关注。2010年全年,围绕“妇女、和平与安全”、“儿童与武装冲突”、“保护平民”等议题,安理会召开了7次会议。在4月份的一次会议上,秘书长武装冲突中性暴力问题特别代表玛戈特•瓦尔斯特伦强调,保护平民免遭性暴力及其他冲突相关暴力行为的侵害,并非“无足轻重”的小问题,而是安理会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7月底至8月初,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地区爆发大规模强奸事件,数百名村民遭到强暴,举世为之震惊。此后,如何提高联合国保护战略的有效性成为安理会的工作重心之一。此外,安理会还强调,相关国家尤其是犯罪者应对终止此类暴行承担主要责任。

  10月26日,包括高层政府官员在内的90余位发言人在安理会上发言,纪念有关妇女、和平与安全问题的第1325(2000)号决议通过十周年,发言人数创下安理会单次会议纪录。此次会议讨论的重点是消除对侵犯妇女儿童的权利不予处罚的现象。安理会称已做好准备,要对那些侵犯妇女儿童权利的惯犯予以制裁,并要求把虐待妇女儿童的犯罪团体列入黑名单,实施更为严格的监控。

  9月23日召开的关于加强安理会维和活动的首脑会议上,主要议题是提高保护能力。会议共有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6位部长参加,强调了预防性外交以及维护和平与建设和平一体化的重要性。

  由于中东地区和平对话前景不明,安理会召开了多达14次公开会议(会议次数创历史新高)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灾难性的“加沙船队”事件发生后,安理会召开了两次紧急会议。

  在非洲,苏丹仍是安理会关注的焦点。鉴于2011年1月9日——全民投票决定苏丹南方地位的日期临近,而达尔富尔地区暴力冲突却愈演愈烈,安理会召开了13次公开会议讨论苏丹问题。此外,尽管索马里在政治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恐怖袭击日益增加,海盗活动依然猖獗,因此安理会针对索马里问题召开了11次会议,主要讨论向仍陷围困的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提供援助一事。

  与此同时,同往年一样,安理会仍高度关注核扩散问题,尤其是伊朗与朝鲜核问题,并对伊朗实施了更为严厉的制裁。在东帝汶和塞拉利昂等冲突后国家,安全部门改革仍是安理会的工作重点之一。

  安理会谴责了7起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并继续通过其附属机构监督此前通过的反恐决议的执行情况。

  安理会继续履行职责,收集关键局势的第一手资料,并派员于5月中旬访问了刚果民主共和国,于10月初访问了苏丹和乌干达,审查了苏丹南方全民投票的准备情况、总体和平进程以及达尔富尔地区流离失所人员的境况。

  联合国大会选举哥伦比亚、德国、印度、葡萄牙及南非为新的非常任理事国,任期自2011年1月1日起,为期两年。上述5国接替将于2010年12月31日卸任的奥地利、日本、墨西哥、土耳其和乌干达。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巴西、加蓬、黎巴嫩以及尼日利亚将继续留任至2011年底。中国、法国、俄罗斯联邦、联合王国和美国为常任理事国。

  以下是对安理会过去一年中主要行动的总结:

 

非洲

布隆迪

  安理会继续关注布隆迪局势,于5月10日听取了由联合国布隆迪综合办事处(联布综合办)执行代表兼负责人查尔斯•皮特里所做的简报。在简报中,皮特里对布隆迪即将进行的多级民主选举表达了乐观态度。他认为,布隆迪可以成为“政治成熟的典范”,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协助布隆迪在诸多经济和社会挑战中完成选举过程。

  然而,皮特里先生于12月9日向安理会报告,尽管布隆迪局势已取得进展,但其向稳定过渡的进程依然脆弱,容易逆转。在同一次会议上,建设和平委员会布隆迪国别组合主席保罗•西格(瑞士)回顾了该组织对在布隆迪国别组合成立的第四年(2010年)中进行的一系列和平建设活动予以的支持。

  12月16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59(2010)号决议,要求秘书长设立联合国布隆迪办事处(联布办事处),以此大幅削减联合国派驻布隆迪的机构规模。办事处首届任期为12个月,自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工作。

  安理会还对秘书长的建议表示欢迎。建议称,联布办事处应由秘书长特别代表负责,并由一名副特别代表协助管理;该副特别代表兼任联合国驻地协调员和人道主义协调员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署)驻地代表。

  安理会重视联布综合办向联布办事处的平稳过渡,同时强调,必须建立完全一体化的办公室,以便在联布办事处各下属机构、基金会及项目之间开展有效的政策及项目协调工作。此外,安理会还强调要重视布隆迪的安全部门改革,敦促各国际合作伙伴与联布办事处一道,继续协助布隆迪政府努力实现国家安全部门和警察专业化改革,提高其安保能力,特别是在有关人权和性暴力及基于性别的暴力的培训方面给予支持,以期巩固安全部门的治理。

乍得和中非共和国

  安理会召开了七次会议着重讨论联合国中非共和国和乍得特派团(中乍特派团)的撤离问题。该特派团成立于2007年,旨在保护逃离苏丹西部达尔富尔地区的难民、其他流离失所人员和人道主义工作者。撤离特派团由乍得总统提出。他表示,根据与苏丹签订的边境安全协议,乍得政府能够较先前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因此,安理会于3月12日将中乍特派团的任期仅延长两个月。随后经过与乍得政府及各利益攸关方继续协商,安理会又于5月12日决定将特派团的任期再延长两周。

  5月25日,安理会第三次将中乍特派团的任期延至2010年12月31日,并提请秘书长在此日期前实现中乍特派团的撤离。鉴于乍得政府承诺对其东部地区的平民安全负全责,安理会决定,将中乍特派团在本年度余下时间的首要任务定为继续为乍得政府组织和培训综合安全分遣队,以支持乍得政府的安保工作。同时,安理会还要求与乍得政府一起成立高级别联合工作组,每月对该国的平民保护情况进行实地评估。

  在8月10日、10月20日及12月14日的后续会议中,安理会获悉,中乍特派团的撤离工作已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会上,乍得代表概述了维持其综合安全分遣队的相关计划,并呼吁国际社会给予支持。同时,中非共和国代表也请求安理会提供援助,帮助其增强武装部队力量,使之能维护该国动乱的东北部地区的安全。

  12月20日,在中乍特派团的任期即将结束之际,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赞扬了该特派团,并呼吁各成员国确保乍得综合安全分遣队及中非共和国武装部队能够获得必需的资助。就中非共和国而言,增强武装部队力量能“为其进行更大规模的安全部门改革提供支持。”

中非共和国

  除对中乍特派团的撤离表示关注外,安理会还专门召开了3次会议,探讨中非共和国的和平进程,审议新设立的联合国中非共和国建设和平综合办事处(中非建和办)的工作。中非建和办的前身是联合国中非共和国建设和平支助办事处(中非支助处)。

  在其中的两次会议上,特别代表兼中非建和办负责人萨赫勒-沃克•祖德向安理会作简要报告,汇报了计划于2011年1月23日举行的选举的准备情况,并谈到中非在前战斗人员重返社会、安全部门改革、保证东北部地区安全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祖德女士强调,国际援助是避免中非再次陷入暴力冲突的关键。

  鉴于中乍特派团已经撤离,安理会于12月14日发表主席声明,谴责近期中非东北部地区发生的武装团体袭击事件并同意将中非建和办的任期延至2011年12月31日。声明还呼吁中非政府加快战略行动,促使前战斗人员重返社会、重启安全部门改革以及加强对人权的尊重。

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总统大选僵局导致该国局势从2010年末到2011年持续紧张。此前,安理会就该西非国家问题召开的12次会议多为寻求克服障碍,使总统选举得以举行,这是《瓦加杜古协议》的关键部分。该协议结束了使科特迪瓦2002年陷入一分为二的内战,但自2005年以来,选举被一再推迟。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合国科特迪瓦行动(联科行动)负责人崔英镇在向安理会提交的三份简报(见1月21日新闻稿SC/9850、3月17日新闻稿SC/9881以及6月3日新闻稿SC/9942)中指出,选举迟迟无法举行,正不断加剧科特迪瓦的紧张局势,阻碍宪法、政治、经济及社会的正常化。

  9月,安理会多次讨论加强联科行动,使其能够更好地协助科特迪瓦举行选举,推动和平协议的落实。考虑到要对联科行动进行重组,安理会还三次短暂延长了联科行动及其受权指挥的支援部队——法国独角兽部队——的任期,首次延长了4个月,第二次延长了1个月,第三次延至年末。鉴于这些原因,9月29日,安理会授权向联科行动暂时增派500名军事和警察人员,参与大选前后及大选期间的安保工作。

  11月24日,在第二轮投票开始之前,安理会授权从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特派团)临时抽调最多3个步兵连和1个由两架军用直升机组成的空军小分队,增援联科行动,抽调时间不超过4周。2010年底,由于科特迪瓦爆发选举危机,安理会决定再次将联科行动延期至2011年6月30日,增派的500名军事和警察人员任期延至2011年3月31日,联利特派团部队的抽调人员任期延至1月31日。

  科特迪瓦最终于10月31日进行了总统选举的首轮投票,并于11月28日进行了第二轮投票。随后,安理会发表新闻声明,对选民“广泛和平地参与”表示欢迎,称赞此次选举是“重拾持久和平的历史性一步”,并敦促各候选人接受选举结果,选举结果将通过现有机制予以验证。然而,然而,安理会很快了解到由于现任总统洛朗•巴博拒绝将权力交给反对党候选人而引发的危机,而阿拉萨内•瓦塔拉已被特别代表崔英镇证实在选举中胜出。12月7日,在安理会视频会议上,崔英镇表示,瓦塔拉领先优势明显,他的当选“无可争议”。崔英镇还强调,必须捍卫选举结果。

  12月20日,安理会再次延长联科行动的任期。鉴于瓦塔拉作为科特迪瓦新任总统已得到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共体)及非洲联盟的共同认可,安理会强烈谴责了“篡改人民意愿的种种企图”,敦促科特迪瓦各利益攸关方尊重选举结果。另外,安理会还要求联科行动协助科特迪瓦政府及主要的政治利益攸关方做好安保工作,并重申已做好准备对威胁和平进程者实施定向制裁,无论他们是以阻挠联科行动和其他国际行动的方式,还是以严重侵犯人权和触犯国际人权法的方式来破坏选举结果。

  安理会对科特迪瓦持续发生的性暴力等侵犯人权行为深表不安,因而延长了针对该国的武器禁运和钻石贸易禁令期限,扩大了定向制裁的范围并对那些被认定会威胁到和平进程的个人采取了限制旅行的措施。

吉布提和厄立特里亚

  7月20日,主管政治事务副秘书长林恩•帕斯科赞扬吉布提政府与厄立特里亚政府在卡塔尔的调解下,采取措施协商解决于2008年3月演变为冲突的边界争端。他同时呼吁该地区各国与非洲联盟、政府间发展管理局(伊加特)及联合国一道,共同应对这次边境争端和其他区域性冲突。安理会在6月11日发表的新闻声明中对卡塔尔的调停努力表示欢迎。

  上述进展是在5月19日会议之后取得的。此次会议上,吉布提总统伊斯梅尔•盖莱告知安理会,厄立特里亚未按要求在2008年从其对杜梅伊拉角地区采取军事行动后所占领的地区撤军,并且还培植渗透势力,在邻国吉布提搞破坏活动。

  这次会议上,许多发言人称赞吉布提遵守安理会决议。同时,也有很多发言人呼吁厄立特里亚履行承诺。部分发言人强调了以对话方式解决争端的重要性。

刚果民主共和国

  作为最终缩编计划的一部分,联合国组织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联刚特派团)转变为联合国组织刚果民主共和国稳定特派团(联刚稳定团)。期间,安理会一共召开8次会议,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去年8月,刚果民主共和国动荡的东部地区爆发了一起大规模强奸事件,大约242名平民遭到侵害。该事件发生后,保护平民,尤其是保护妇女免遭性暴力侵害,成为安理会予以特别关注的重大问题。

  4月,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刚特派团负责人艾伦•多斯在向安理会作简报(见新闻稿SC/9905)时指出,约瑟夫•卡比拉总统已提交了一份时间表,拟定联刚特派团于2011年6月前完成缩编工作。艾伦•多斯还强调,在许多对国家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和经济领域,刚果民主共和国需要得到援助。同时他认为,必须优先考虑保护平民的问题。尤其是在东部地区,许多武装组织,如解放卢旺达民主力量(卢民主力量)和乌干达上帝抵抗军(上帝军),仍然十分活跃。

  根据5月19日的简报,5月13日至15日,安理会派团访问了刚果民主共和国。期间,在与刚果政府协商后重组的联刚特派团的安排下,安理会代表团与刚果(金)当局讨论了如何实现稳定和领土主权完整这一共同目标。5月28日,安理会决定将联刚特派团的任期延至2010年6月30日,同时授权在此日期前撤军2000人。此后,联刚特派团将更名为联刚稳定团,其部队主要集中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省份。

  9月7日,联合国主管维持和平行动助理秘书长阿图尔•哈雷向安理会提交简报,报告了7月20日至8月2日期间发生在北基伍省的大规模强奸事件。他指出,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平民的安全,同时,他也承认联刚稳定团的保护战略存在缺陷。秘书长武装冲突中性暴力问题特别代表玛戈特•瓦尔斯特伦强调,必须起诉犯罪人。9月17日,安理会发布主席声明响应瓦尔斯特伦的要求,并敦促该国政府采取“迅速且公正”的行动。

  10月中旬,瓦尔斯特伦女士向安理会作简报,进一步说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平民保护情况。她介绍了这次大规模强奸事件嫌疑人的逮捕情况,并敦促安理会提高相关制裁委员会对性暴力犯罪的关注度。联刚稳定团的新负责人罗杰•米斯承诺将对联刚稳定团的保护行动进行大规模审查,以确保行动更为有效。11月29日,安理会宣布,将对刚果民主共和国实施的武器禁运及相关制裁措施延期一年,同时敦促该国当局继续打击对侵犯人权者(包括性暴力罪犯)有罪不罚的行为。

几内亚

  2月16日,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欢迎几内亚新过渡政府就职,并呼吁几内亚各利益攸关方携手合作,争取在2010年7月前举行民主选举。一个月前,几内亚各派领导人签署协议,同意结束国内的政治危机。2009年9月,政府军在一次群众集会上枪杀了至少150名手无寸铁的抗议者,这成为引发此次政治危机的导火索。

  在这份主席声明中,安理会进一步对1月15日签订的《瓦加杜古联合宣言》以及让-玛丽•多雷被任命为总理表示欢迎。《瓦加杜古联合宣言》为建立民族团结政府创造了条件。安理会号召各利益攸关方充分履行该《联合宣言》,积极参与过渡工作,争取在6个月内举行选举,从而恢复正常的宪法秩序。此外,安理会还呼吁国际社会支持由临时总统塞古巴•科纳特和多雷总理领导的几内亚当局,“包括应几内亚当局的要求,支持其对安全部门和司法部门进行全面改革。”

几内亚比绍

  安理会继续深切关注西非国家几内亚比绍的稳定状况。4月1日,几内亚比绍军事人员短暂扣押总理,并入侵了联合国人员驻地。此事件发生之后,安理会召开了5次会议讨论几内亚比绍问题。而在事件发生之前,新设立的联合国几内亚比绍建设和平综合办事处(联几建和办)负责人约瑟夫•穆塔博巴在3月5日的会议上告知安理会,虽然2009年发生了总统及其他高级官员遇刺事件,但几内亚比绍国内局势相对稳定。国际社会(包括建设和平委员会)对几内亚比绍日益关注,这为该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4月1日事件后,安理会发表新闻声明,敦促各方避免暴力行为,维护宪法秩序。7月15日,穆塔博巴先生表示,这些事件表明几内亚比绍的建设和平进程极为脆弱。他指出,几内亚比绍目前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如体制存在缺陷、军队不服从文官政府领导、发展差距极大、毒品走私及跨境有组织犯罪猖獗等。7月22日,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对上述重大挑战及威胁宪法秩序的各种因素表示深度关切,呼吁有关方面立即释放或起诉4月1日事件中所有被拘押的人员,并对安全部门进行切实的改革。

  在11月5日的一次会议上,穆塔博巴先生描绘了一张西非经共体为应对几内亚比绍国内的挑战而制定的“路线图”。他强调,要实施该“路线图”,必须与区域利益攸关方及国际利益攸关方携手合作,而且还必须确立相应的时限和基准,以评估“路线图”的执行情况。会上,安理会决定将联几建和办的任期从11月23日延至2011年年底,并敦促几内亚比绍武装部队成员充分尊重宪法秩序,全力参与安全部门改革,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共同打击几内亚比绍境内的非法贩毒及有组织犯罪。

利比里亚

  9月8日,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特派团)负责人埃伦•玛格丽特•洛伊告知安理会,国内冲突结束后,利比里亚已连续7年保持和平局势,这是该国取得的“巨大进步。”但她又补充说:“然而,该国的和平依然脆弱,主要依靠联利特派团的军事人员和警察才得以维持,这使得在该国已取得的积极进展有所冲淡。”她呼吁捐助方慷慨解囊,并保持切合实际的期望值。

  鉴于此,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38(2010)号决议,将联利特派团的任期延长一年至2011年9月30日,并鼓励联利特派团和利比里亚政府继续规划如何向结束该特派团任务过渡,同时要求秘书长提供最新情况,并监测衡量进展的标准。此外,安理会还特别要求秘书长与利比里亚政府制定计划,让联利特派团把维护利比亚国内安全的责任移交给利比里亚当局,并授权联利特派团积极促成即将到来的选举如期举行。

  12月17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61(2010)号决议,将对利比里亚实施的武器禁运以及对威胁利比里亚和平的个人实行的旅行禁令延长12个月。另外,安理会还敦促利比里亚政府执行2009年金伯利进程审查小组的建议,确保钻石开采有利于国计民生,而非激发国内冲突。

塞拉利昂

  3月22日,秘书长执行代表兼联合国塞拉利昂建设和平综合办事处(联塞建和办)负责人米夏埃尔•冯德舒伦堡向安理会作简报。他警告说,塞拉利昂青年失业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政治影响对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但他又补充说,建设和平委员会访问塞拉利昂后,该国政府各部部长及其发展伙伴同意拟定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方案,为青年创造就业机会。此次会议上,向安理会成员国作简报的还有建设和平委员会塞拉利昂国别组合主席约翰•麦克尼(加拿大)。

  9月28日,冯德舒伦堡先生再次在安理会发言,称:“今天,塞拉利昂问题可能不再是安理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了。”尽管如此,他仍然呼吁各成员国不要完全放弃对该国的关注。他认为:“不论是对塞拉利昂还是安理会来说,都存在成功的可能性。”他还强调,有三种情况可能对塞拉利昂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对自然资源更为合理的开发利用、2012年选举的筹备工作以及邻国几内亚的发展状况。

  9月29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40(2010)号决议,解除在塞拉利昂内战期间对其实施的武器禁运及其他制裁,并决定解散为监督这些措施的实施而设立的委员会。在另一份独立文本,即第1941(2010)号决议中,安理会将联塞建和办的任期延长一年至2011年9月15日,并强调其主要任务是协助政府为选举做好准备、预防和缓解冲突、解决青年失业问题、促进善治、法治和人权等。

索马里

  尽管非洲联盟驻索马里特派团(非索特派团)做出种种努力,帮助过渡联邦政府建立自己的机构和安全部队以及说服各派别加入吉布提和平进程,索马里仍然存在反叛者持续暴乱、许多人流离失所、沿海海盗猖獗等问题。安理会就索马里问题召开了10次会议,听取相关简报,分别在1月和12月两次重新授权特派团,并在12月的会议上将其任期延至2011年9月30日,将其授权部队兵力由8000人增至12000人。

  在1月14日和5月12日的简报中,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合国索马里政治事务处负责人艾哈迈杜•乌尔德-阿卜杜拉敦促国际社会采取坚决行动,支持过渡联邦政府和非索特派团的工作,包括5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一次高级别会议。

  9月16日,乌尔德-阿卜杜拉先生的继任者奥古斯丁•马希格向安理会提交其首份简报,呼吁采取快速而全面的行动来帮助过渡联邦政府。他说,去年7月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发生多次自杀式袭击、斋月期间穆纳酒店遭到袭击、摩加迪休市内持续发生袭击事件,由此可见,恐怖主义正在深深植根于索马里。

  继9月23日在纽约举行的索马里问题高级别会议之后,潘基文秘书长于10月21日在安理会会议上发言,呼吁安理会做出“大胆果敢的决定”,支持过渡联邦政府和非索特派团的工作。同他一道发言的还有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专员拉姆丹•拉马姆拉和索马里外交部长优素福•哈桑•易卜拉欣。

  11月23日,安理会重新授权各国政府和区域集团对海盗活动予以打击,强调必须采取综合策略应对海盗威胁及索马里大陆局势不稳的问题。此前,安理会曾于8月25日发表一份主席声明,强调必须针对起诉和监禁海盗这一问题找到长期的解决方案,同时关注秘书长在这方面的法律建议。

  此外,主管政治事务副秘书长B•林恩•帕斯科于11月9日告知安理会,索马里海盗的发展速度超过了遏制海盗活动的国际努力。他强调“仅靠军舰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并敦促同时关注威慑、安保、法治和为索马里青年提供其他经济来源等问题。

  3月19日,安理会谴责持续的武器流通违反了针对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的武器禁运,决定将相关监督委员会的任期延长12个月,扩大其监督权限并向其增派3名专家。

苏丹

  随着苏丹全民投票将至,安理会就苏丹问题召开了12次会议。苏丹全民投票计划于2011年1月9日举行,将决定南方地区是继续作为苏丹的一部分还是从苏丹独立出去。安理会将联合国苏丹特派团(联苏特派团)的任期延至2011年4月30日,并要求特派团在对全民投票给予的国际支持中发挥主导作用。

  10月25日,主管维和行动副秘书长阿兰•勒罗伊表示,全民投票的筹备活动已取得明显进展,但时间也所剩无几(见SC/10069号新闻稿)。11月16日,秘书长告知安理会,苏丹各方应当对未决问题进行谈判,从而对彼此建立信心,这一点十分重要。

  12月16日,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欣见苏丹和平完成全民投票的选民登记工作,并敦促签订《全面和平协定》的双方——执政的全国大会党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履行各自未尽的承诺,尽快就未决问题达成一致,并承诺无论全民投票结果如何都不再使用武力,以此来缓和紧张的局势。安理会认为,就阿卜耶伊地区冲突达成的协议与就边界、安全、国籍、债务、资产、货币和自然资源问题达成协议同样十分重要。对此,安理会欢迎由南非前总统塔博•姆贝基担任主席的非洲联盟高级别执行小组进行调解。

  针对苏丹问题进行的所有讨论都特别关注达尔富尔冲突:持续的暴力事件使政府和联合民兵需要应付诸多问题,如反叛活动频繁、和平进程缺乏进展、大量苏丹公民流离失所、平民与维和人员遭到袭击等。2月11日,主管维和行动助理秘书长德米特里•蒂托夫强调,必须在苏丹国内解决其所有冲突。6月14日,联合国官员和非盟官员在就苏丹问题的简报中呼吁,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来维护全国稳定,促进达尔富尔和平,为即将到来的全民投票做准备。

  7月30日,安理会通过第1935(2010)号决议,决定将非洲联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达尔富尔混合行动)的任期延长一年,同时要求各方停止攻击平民与维和人员,加入和平进程。决议还要求达尔富尔混合行动与联合国国家工作队携手合作,制定相关战略,圆满达成保护平民的目标并确保人道主义工作人员得以进入。

  在5月和7月有关达尔富尔问题的两份简报中,达尔富尔混合行动联合特别代表易卜拉欣•甘巴里表示,尽管面临极大挑战,混合行动仍将保护任务作为其工作重心。虽然在政治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重要的叛乱派别仍然置身于和平进程之外。另外,他警告说,让约230万流离失所人员滞留难民营无疑是个定时炸弹。因此,他敦促为流离失所人员的自愿回归创造条件、制定方案。

  由于苏丹政府未能履行其职责,遵照逮捕令逮捕在达尔富尔犯下重罪的官员艾哈迈德•哈伦和阿里•库沙卜,国际刑事法院第一预审分庭作出裁决,决定将此事通知安理会。随后,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路易斯•莫雷诺-奥坎波于6月和12月两次在安理会会议上发言。他提醒安理会,这两名官员都听命于苏丹总统奥马尔•巴希尔,而巴希尔本人也被指控犯有灭绝种族罪等严重罪行。莫雷诺-奥坎波先生表示,国际刑事法院的判决最终还需安理会来执行。他还补充道,司法机关还调查了叛乱武装份子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2011年将开庭审理此案。

  安理会深切关注达尔富尔的局势,并注意到该地区的暴力行为愈演愈烈。因此,安理会于10月14日将专家小组的任期延长一年至2011年10月19日。专家小组负责监督苏丹武器禁运的施行情况和对苏丹境内阻碍和平人员的制裁情况。

西非

  在7月13日和1月12日递交的两份简报中,联合国驻西非高级官员描述了西非次区域稳步恢复与重重困难并存的复杂局势。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合国西非办公室负责人赛义德•吉尼特说:“西非仍旧呈现出希望与忧患并存的局面。”他强调,尽管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西非在预防冲突、恢复、建设和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许多国家的国家机构十分薄弱,这种进步受到了威胁。

  吉尼特表示,联合国西非办公室(西非办)一直致力于同联合国其他机构合作应对这一困境,重点关注陷入危机地区的恢复工作,巩固善治和法治,在局势稳定但仍有危险的国家促进人权和性别平等主流化,提高对必须发展经济和公平分配财富的认识。“通过加强政治体制以及寻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更好前景,西非应该能够改善大部分人民的生活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挫折、缓和社会紧张局势并最终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尼特称,在打击贩毒这一优先领域,西非办一直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共体)及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紧密合作。西非国家在联合王国支持下于赞比亚境内缴获两吨可卡因,在美国境内逮捕了企图通过利比里亚走私四吨毒品的嫌疑犯,吉尼特援引上述两例,以此证明西非国家不断增加对贩毒的打击力度。

  吉尼特称,在经济方面,虽然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了西非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有待转化为有效的、可持续的减贫成果,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前景依然黯淡。另外,持续的粮食危机影响了数百万萨赫勒人民,尤其在尼日尔,约60%的人口由于严重的食品、营养和牧区危机而面临着饥荒。上述挑战以及其他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进行安全部门改革、持续予以选举援助、促进人权和共同打击毒贩等,都需要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始终不渝地给予支持,这样西非才能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发展势头。

西撒哈拉

  在4月30日有关西撒哈拉局势的会议上,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20(2010)号决议,决定将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西撒特派团)的任期延至2011年4月30日。安理会欣见摩洛哥与萨基亚阿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波利萨里奥阵线)——在北非领土问题上存在争议的双方——承诺继续开展小规模的非正式会谈。

  安理会呼吁各方抛弃成见,真诚互信,在秘书长的支持下继续无条件地进行谈判,以期达成公正、持久和彼此均可接受的政治解决方案,为西撒哈拉人民的民族自决提供条件。在随后的辩论中,代表们指出,西撒哈拉是唯一一个完全成熟但尚未实现非殖民化的非盟成员,并表示支持西撒特派团在监督停火及帮助举行全民投票方面所做的工作。其他发言人则担心西撒特派团人手不足,无法有效监督该地区的人权问题。

 

美洲

海地

  自去年1月12日海地首都太子港发生毁灭性大地震以来,海地出现了极其严重的人道主义和安全危机,面临各种威胁和挑战。为此,安理会两次增强了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稳定团)的军事和警察力量。1月19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08(2010)号决议,把军队人数上限从6940人提高到8940人,警察人数上限从2211人提高到3711人。随后在6月4日,根据第1927(2010)号决议,安理会一致同意增派680名警察,主要帮助海地当局完成11月的总统选举和立法机关选举以及随后于2011年初进行的权力交接。

  2月19日,安理会分别听取了联合国主管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济协调员约翰•霍姆斯和主管维持和平行动副秘书长阿兰•勒罗伊的简报。勒罗伊先生负责为海地的长期恢复争取国际支持。

  刚从海地归来的霍姆斯先生表示,虽然海地的人道主义局势日益改善,但海地政府仍需国际社会提供支持,在雨季开始前清除堆积如山的瓦砾以及为预计120万因地震无家可归的难民提供适当住房和卫生设施。他指出:“最糟糕的医疗紧急状况已经过去”,并补充说,有300万人(三分之一的海地人口)已获得食物配给,大多数处于缺水地区的人们已能饮用清洁的水。70多个人道主义组织前往海地提供救济援助。

  勒罗伊先生称,此次地震从根本上改变了联海稳定团的工作背景,促使其将精力集中于支持和协助救援行动、维护安全和公共秩序以及恢复自身的工作能力等方面。到3月中旬,联海稳定团将得到1500名军人和500名警察的增援。他说,虽然海地的安全局势稳定,但仍然有可能变得脆弱,因此建议安理会考虑培训新的海地国家警察。

  莱奥•梅罗雷(海地)也在安理会上发言。他援引的政府数据显示,海地地震已造成27万余人死亡、25万多栋建筑被摧毁、100多万人无家可归、4千多名危险的犯罪分子重获自由、逍遥法外。

  4月28日,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海稳定团负责人埃德蒙•穆莱特向安理会作简报。他称,只要为海地提供必需的支持以应对气候风险,海地可在未来18个月内恢复相对稳定和经济增长,届时安理会可开始计划巩固联海稳定团的努力成果,并逐渐对联海稳定团进行缩编。

  在同一次会议上,考虑到重建工作和为流离失所人员设立难民营会面临巨大挑战,海地总理让-马科斯•贝勒里维鼓励成员国向海地派遣更多工程师。他补充说,由于海地在复原期间面临着新的风险,因此稳定团的存在仍

 

亚洲

阿富汗

  1月6日,随着秘书长宣布辩论会开幕,安理会针对阿富汗问题举行的七次会议的首场会议正式开始。秘书长表示,具有争议的2009年第一轮总统选举并未遭到舞弊行为破坏,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的主要对手退出第二轮选举也并非事出此因。相反,阿富汗真正的问题在于国家政权建设进程中存在种种缺陷,包括有罪不罚的风气盛行,安全部队人数依然不足,腐败问题严重,机构建设步伐缓慢等。

  秘书长在致会议开幕辞时说,阿富汗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不安全因素仍是阻碍阿富汗进步的“罪魁祸首”。他的这番讲话清楚地指明了阿富汗政府及其合作伙伴在引导阿富汗向稳定和平迈进的过程中应持的立场。同时,他对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提出的新办法表示欢迎,该办法力求让军事和文职人员双方的努力达到最佳平衡,并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秘书长驻阿富汗特别代表凯•艾德在其递交的最后一份简报中列举了阿富汗现存的一些消极趋势,如捐助方和部队派遣国日渐失去耐心、叛乱局势难以遏制等。他提出一项政治策略,优先采取系统性措施建设民事机构。他警告说,“如果不把过渡战略中的民政部分视为和军事部分一样重要,我们就会失败。”

  3月18日,出于重组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联阿援助团)的考虑,安理会听取了多项发言。联阿援助团驻阿富汗代表在发言中回忆道,9年前他的祖国曾是一个“破裂的”国家,国际支持是其“缓慢恢复过程中的关键支撑。”他称,过渡的第一步就是要扭转塔利班的发展势头,改善安全状况。

  主管维持和平行动副秘书长阿兰•勒罗伊认为阿富汗的政治日程排得“满满的”:军事增援、加快的军事节奏、计划在9月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卡尔扎伊总统召开的和平支尔格、喀布尔会议等。然而,他强调说,工作重心“仍将是确保真正落实‘阿富汗化’,而不是像长期以来这样空喊口号。”

  3月22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17(2010)号决议,决定将联阿援助团的任期延至2011年3月23日,并调整援助团的工作重心,使其协助阿富汗政府获得国家领导权指挥恢复工作,包括帮助筹备今年晚些时候召开的喀布尔会议。

  6月30日,新任秘书长特别代表斯塔凡•德•米斯图拉强调了在未来一年保持复原力的重要性。虽然叛乱分子袭击平民事件有所增加,但2010年上半年发生的事情——协商性的和平支尔格会议、随后召开的喀布尔会议、选举方面取得的进展等——为主要政治目标基本步入正轨提供了保证。

  9月29日,德•米斯图拉先生就近期议会选举向安理会汇报情况,他说在一个仍处于冲突之中、安全形势恶化的国家完成选举,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他希望10月30日公布最终选举结果时,各方都将注意力转回到喀布尔进程上来,同时寻求政治解决之道。

  阿富汗外交部长扎尔枚•拉苏尔认为,数百万来自社会各界的阿富汗人民参加了选举,这象征着民主的重大胜利。

  10月13日,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43(2010)号决议,将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安援部队)的任期延长一年至2011年10月13日。安理会同时强调,必须全面建设阿富汗安全部门,以确保全国各地都实现法治。

  12月22日,在2010年召开的最后一次阿富汗会议上,安理会举行了一场辩论。辩论期间,德•米斯图拉先生说,阿富汗朝着为它自己的安全、治理和发展负责的目标过渡,意味着要对援助进行重新调整,并不是放弃援助。他补充说,这样做旨在“帮助阿富汗当局自立更生,并非让其孤立无援。”

  根据秘书长的报告(S/2010/630),随着权力移交进程的推进,政府和国际社会均应以实际情况为指导,而不是一味遵循时间表。只有在治理、安全、发展方面取得实际进展,这一进程才能取信于其主要利益攸关方——阿富汗人民。

尼泊尔

  安理会三次延长了联合国尼泊尔特派团(联尼特派团)的任期。第一次是在1月21日,根据第1909(2010)号决议,安理会将其任期延长3个月;第二次是在5月12日,根据第1921(2010)号决议,安理会将其任期又延长4个月;最后一次是在9月15日,根据第1939(2010)号决议,安理会将其任期再次延长4个月。安理会成员国再三敦促尼泊尔政府和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派)充分利用联尼特派团中专家的意见和积极态度,推动其拖延已久的和平进程。

  1月15日,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合国尼泊尔特派团负责人卡琳•兰德格林在对安理会的简报中说,2008年制宪会议选举后尼泊尔各党派之间的信任土崩瓦解,导致和平进程于2009年停滞不前。尽管最近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如果未决任务(包括毛派战斗人员迅速重返社会和转业、在5月28日前起草新宪法、进行新的选举等)得不到解决,该进程将陷入危机。

  5月5日,兰德格林女士告知安理会,毛派在1月份领导了持续5天的总罢工,要求总理辞职,为组建民族团结政府做准备,并威胁破坏四年来的努力以制定一份分享权力协定。自罢工后,尼泊尔局势愈发紧张。她说,这种僵局激发了不安情绪,公众担心可能会再次发生冲突。她又补充道,谈判内容集中在重大的宪法问题上,包括与尼泊尔拟议联邦结构、治理形式、毛派军队人员整编和转业及其他长期存在的问题,如结束毛派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准军事功能和活动。

  9月7日,兰德格林女士提交了秘书长的最新报告(S/2010/453)。她称该报告描绘了一幅“令人沮丧的图景”: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几乎没有迹象显示尼泊尔各方朝着协商一致的方向前进。6月30日,尼泊尔总理下台,但在选出新总理之前仍领导着看守政府。她说,随后国会就成立全国一致同意的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均告失败。其主要原因是第三方政党——联合马列——继续在投票中保持中立。

  另外,格林兰德女士说,认为联尼特派团不应再监督尼泊尔和毛派军队的呼声引起了关注。她警告说,若各党派不能达成新的协议,联尼特派团将无法继续只监督某一方,也不能应尼泊尔军队的要求对监督体制做出任何根本性的改变。联尼特派团的目标是增强监督作用的成效,并在任期结束时将对和平进程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她补充说,秘书长提议,在尼泊尔新政府形成后与其讨论特派团的任期问题。

  10月14日,主管政治事务副秘书长B•林恩•帕斯科向安理会报告其在10月6日至10月7日期间访问尼泊尔的情况。他说,尽管政治僵局仍在持续,但联尼特派团的武器监管和其他实质性功能都将在2011年1月15日后停止。届时余下的工作人员只负责特派团的清算工作。因此,帕斯科敦促尼泊尔有关方面抓紧剩余时间完成未决任务。

  帕斯科先生称,联合国并不支持在不利于有效发挥特派团能力的环境中反复延长其任期。政治环境不断恶化、特派团任务遭到曲解、各党派被寄予的较高期望与特派团实际的有限责任不相匹配,这一切使得联尼特派团一直备受争议。

  在9月13日的协定中,尼泊尔政府和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派)承诺向“合理完成和平进程”迈进,在战斗人员重返社会和转业问题上达成一致,使毛派战斗人员接受重返社会和转业特别委员会的管理并在2011年1月14日前完成未决任务(包括起草宪法和分享权力)。

  谈到上述领域取得的成绩时,帕斯科先生称,该特别委员会已重新运转,但尚未在核心问题上取得进展。他说他已经建议各党派转变关注的焦点,从建立复杂的监督和监查系统以承担特派团的责任方面转移到优先考虑战斗人员的重返社会和转业问题,因为后者可促进军事营地的关闭。各党派为毛派人员提供了三种选择:编入安全部队;通过职业培训和支持重返平民生活;接受一次性现金补偿,“自愿退伍。”帕斯科先生说,尼泊尔政治断层线的许多领导人都对在11月初能够取得政治突破表达了希望。

东帝汶

  在这一年里,安理会继续关注东帝汶局势,就相关问题举行了3次会议,并于2月23日听取了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合国东帝汶综合特派团(联东综合团)负责人阿米拉赫•哈吉的简报及东帝汶副总理何塞•路易斯•古特雷斯的发言。

  哈吉女士称,自2006年以来,各军事力量间有关歧视的争议引发了多次抗议和广泛的暴力事件,东帝汶已进入“新的阶段”:这一阶段需特别关注的是采取必需的措施,维持稳定、深化民主与法治、减少贫困以及加强机构建设。她补充说,或许东帝汶现在最大的长期挑战是社会经济问题。

  安理会成员和其他代表同意采纳秘书长的提议将联东综合团的任期延长12个月,同时也计划“在2012年间缩编联东综合团,并在适当的时候将其职能过渡给东帝汶政府、联合国国家小组和双边合作伙伴。”随后,在2月26日的会议中,安理会将联东综合团的任期延至2011年2月26日,并认可了缩编进程。

  10月19日,哈格女士再次向安理会作简报,称联东综合团和东帝汶国家警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方面的工作值得称赞,并着重提到,除3个区和6个单位以外,东帝汶国家警察已重新承担起各地区的主要警务责任。此外,东帝汶在加强司法部门建设、性别平等主流化和民族和解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欧洲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1月11日,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高级代表瓦伦丁•因兹科告知安理会,由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体制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在“阻碍重重、争吵不断”的环境中停滞不前,国际社会必须敦促其新任领导人启动政治改革,以统一全国,加速其加入欧盟的进程。另外,简报强调了在10月3日选举中出现的愈发严重的分裂性言论以及那些质疑塞族共和国(联邦两大主体之一)国家能力的行为。

  因兹科先生称,此次选举投票率相对较高,被认为富有效率、基本符合国际标准。通过选举,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官员之间建立了一个三层领导机制。然而,欧洲-大西洋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性改革在过去一年中毫无进展,有些改革甚至已走上回头路。他补充说,“遗憾的是,该国内部的国家议程仍压倒了合作与妥协。”

  因此,他继续说道,由于持久的“停滞和内部分歧”,和平执行理事会一直未能就关闭高级代表办事处或将其过渡为欧洲联盟特别代表办事处作出决定。《代顿和平协定》结束了国内的敌对状态,在该协议签订15年后的今天,确实需要政治领导人重新恢复变化和改革的势头。因兹科先生强调,“必须以妥协和迁就为基础的政治来代替零和政治。”

  总的说来,这些看法反映了早前在5月份递交的一份简报的内容。在该简报中,高级代表告知安理会成员国,在调解的区域性前景有所改善的同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内的政治语言和逻辑似乎极大地恶化了。”事实上,在国内事务方面,他说:“(该国)无法对它应该成为或能够成为怎样的国家这一问题达成基本的和根本性的一致意见,因此一直深受其苦。”它不知道自己是希望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化程度更高的国家,还是一个分权的国家,也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选择。

  11月18日,安理会将欧盟稳定部队的任期延长一年,以确保继续履行《代顿和平协定》。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48 (2010)号决议,呼吁所有政治领导人停止分裂性言论,在加入欧盟的进程方面取得更加切实具体的进展。安理会重申了波斯尼亚当局在进一步履行《代顿和平协定》方面的首要责任,并提醒各方,他们已经承诺与和平解决问题所涉及的各实体展开全面合作。

塞浦路斯

  安理会两次延长了已有46年历史的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持和平部队(联塞部队)的任期,两次投票结果均为14票赞成、1票(土耳其)反对。安理会成员国呼吁该岛国发生争端的双方继续同联塞部队合作,配合秘书长针对两个对立社区间的缓冲区标界问题所作的“斡旋”工作,并且就未决问题达成一致。土耳其代表在解释他为什么对两次延期均投反对票时说,这意味着一个能代表岛上全体人民的联合政府已经就位。

科索沃

  安理会就科索沃的局势发展召开了5次会议,包括米特罗维察北部地区发生的种族暴力事件,以及国际法院对塞尔维亚省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合法性所作出的裁决。

  在7月6日由塞尔维亚召集的安理会临时会议上,鲍里斯•塔迪奇总统把发生的种族冲突事件归咎于科索沃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此次冲突中,在大约3000名科索沃塞尔维亚人举行集会,抗议在米特罗维察设立科索沃政府办公室时,发生了炸弹爆炸。塔迪奇总统保证,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塞尔维亚的任何民主领导都决不会承认其独立。“不管怎样,这个原则立场都不会改变。”

  在这次会议上,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科索沃特派团)负责人兰贝托•赞尼尔申明,联合国将同各方保持接触。他还重申,秘书长呼吁各方承诺就北科索沃问题开展对话。

  2010年,赞尼尔先生向安理会作了五次简报。在1月22日的第一次简报中,他预言北科索沃将发生冲突。他说,尽管该地区整体和平,但持续的种族紧张关系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在提交秘书长第一份年度形势报告时,他呼吁科索沃和塞尔维亚当局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多民族社会”,以保护文化遗产,保证区域繁荣。

  在5月17日的会议上,赞尼尔先生告知安理会,除了其他活动,科索沃特派团继续密切关注科索沃阿族和科索沃塞族之间的关系。尽管在解决种族间紧张关系问题上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他进展仍取决于国际法院即将对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合法性给出的咨询意见。在米特罗维察发生暴力冲突仅仅数周之后,国际法院就在7月份作出了裁定。

  8月3日,安理会召开会议权衡这份裁决可能产生的影响,此裁定认为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并未违反国际法,赞尼尔先生宣布,秘书长和欧盟已同意就该地区局势协调对话,随后联合国大会也要求进行对话。他强调,“这一观点不影响科索沃特派团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地位中立政策”,它实际上证实了安理会第1244(1999)号决议的适用性,特派团就是根据该决议设立的。因此,科索沃特派团将继续执行自己的任务,也将同欧盟携手合作,支持已经促成的对话。

  11月12日,安理会就科索沃问题召开最后一次会议。赞尼尔先生说,自从咨询意见发布以来,科索沃当局和科索沃特派团在促进区域合作和北米特罗维察的行政管理方面的合作出现了一种逐渐增长的“不安定”因素。代表们重申,必须以对话解决未决问题,缓和不同社区间的紧张关系。但对于是否应在联合国大会召集的对话中讨论科索沃地位这一问题,代表们的意见存在分歧。

 

中东

巴勒斯坦问题

  秘书长在年中报告中称该地区“一如既往的复杂、脆弱和危险”,但仍可“把握机会,取得和解。”尽管公众普遍认识到“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之间的极度不信任已经阻碍了意义重大的和平进程”,但秘书长强调说,“我们必须竭力主张采取两国解决方案,使双方能和平共处。”在联合国高级官员每月所做的简报中,安理会成员国正是基于这一立场,讨论了处于困境的中东局势,包括巴勒斯坦问题。

  这些简报介绍了为达成和解协议安理会之外的密集外交努力。人们试图利用2010年年初就已出现的良好势头,争取在当年恢复和谈并就核心问题达成一致。但是当地发生了一系列事件,特别是以色列在部分禁止令于9月份到期后恢复了定居点建设,这使得直接会谈———2008年12月中断以来今年9月首次恢复——再次被中断。因此,下半年的几个月被用来挽救再次遭到破坏的和平前景。尽管遭遇重重挫折,安理会还是在2010年最后一期简报中强烈呼吁转变外交策略,并首次号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导人在下一年度密切关注和平进程而非持续不断的冲突。

  在东耶路撒冷,紧张局势一触即发,抗议活动频繁发生,这证实了主管政治事务助理秘书长奥斯卡•费尔南德斯-塔兰科在1月27日本年度首次例行简报中所作的评论。在谈到加沙地带频发抢掠事件以及以色列不断遭到火箭弹袭击时,他警告说,为打造切实可行的和平所做出的努力受到了严重威胁。费尔南德斯-塔兰科对于“目前的僵局深表关切”,他强调:“如果不能果断前进,就最终地位达成一致意见,我们就有倒退的危险,这可能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2月18日,主管政治事务副秘书长B•林恩•帕斯科也对该僵局表达了关切。他敦促双方接受建议,开启由美国居中调解的间接会谈。“我们呼吁恢复关于最终地位问题的谈判,履行路线图承诺,继续努力改善经济和安全形势,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更为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加沙问题。” 他敦促以色列延长为期10个月的西岸定居点建设冻结令,在西岸以及东耶路撒冷实行全面冻结。同时,他希望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也能在切实可行的建议基础上向前迈进,展开会谈。他提醒安理会成员国不要忘记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对两国解决方案所作出的承诺。但他也表示,“由于以色列政府官员所发表的声明各不相同,外界对以色列政府的意图感到迷惑不解。”

  在结束了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访问之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3月24日的简报中重申谈判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并强调必须避免挑衅行为。他告知安理会:“各种考验将无可避免。但各方必须采取措施履行义务、建立信任,必须让极端分子和破坏者看到各方向前推进的决心。”他说:“当地发生了太多的负面事件,我们必须加以阻止。”他敦促各方保持冷静克制,推动加沙重建,推进西岸进行变革。他还强调,促进中东和平的新一轮努力迫切需要区域支持。

  4月14日,帕斯科先生告知安理会,“紧急恢复”关于所有核心问题的谈判是唯一出路。虽然能否实现和平掌握在当事各方自己手中,但国际社会“必须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他提醒说:“当地的局势依旧脆弱,并且迄今为止,双方的信任危机仍然阻碍着会谈的恢复。”他表示,尽管以色列放松了对加沙的封锁,但此举未能满足飞地大规模重建和发展所需。他还重申,尽管限制部分定居点建设受到了欢迎,但这依然不够,而且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使会谈仍无法得到恢复。帕斯科先生说,这项政策甚至未能完全履行以色列“路线图”义务,冻结定居点建设活动。

  简报发表之后,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称,以色列的非法政策使人们质疑它作为和平伙伴的信誉、它对两国解决方案作出的承诺,以及它作为联合国会员国的身份(它的存在应归功于联合国对它的承认)。他补充道,国际社会是时候果断采取行动,终止以色列的占领行为,使巴勒斯坦人民能够行使其不可剥夺的自决权。

  然而,以色列代表称,要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各方必须认识到他们不仅享有权利,也要履行义务。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国家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打击恐怖主义、制止煽动行为、参与直接谈判以及开启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进程。以色列代表表示,以色列政府希望近距离间接会谈能作为基石,促进双边直接和平谈判的恢复。

  5月18日,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罗伯特•塞里向安理会报告称,在美国的调解下,以巴近距离间接会谈近距离间接会谈已正式开始,但是他们必须应对“企图阻碍会谈取得进展的强大力量。”他强调,在核心问题上必须取得进展,不能停滞不前。巴以双方领导人所展现出的勇气将在谈判中接受考验。塞里先生提醒说:“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塞里还担任秘书长派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个人代表兼秘书长四方特使。

  仅仅两周之后,安理会于5月31日召开紧急会议,处理以色列军队扣押属于“加沙援助船队”的“蓝色马尔马拉号”船只事件。以色列的这次行动造成9名平民丧生,另有至少30人受伤(包括7名以色列军事人员)。在听取了费尔南德斯-塔兰科先生就该事件所作的简报后,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呼吁遵照国际标准(S/PRST/2010/9),对该事件展开迅速可靠、公正透明的调查。同时,安理会强调加沙局势并不稳定。

  6月15日,塞里先生在安理会例行月度简报中说,在继续进行近距离间接会谈的同时,必须将加沙危机转变成一次契机,促使该地区发生真正的变革,以便尽快举行直接会谈。他重申,安理会认为加沙局势并不稳定。同时,他强调了近距离间接会谈的“微妙性与紧迫性。”他提醒说,以色列的定居点限制政策将在3个月后到期,而阿拉伯联盟对于阿巴斯主席继续谈判的支持也有类似的时限。

  7月21日,帕斯科先生恳请巴以双方扫除障碍,进行直接谈判,并呼吁以色列延长为期10个月定居点停建期并扩大停建范围,停止其在耶路撒冷的破坏与驱逐行为,以便在“关键时刻”推进谈判。同时,他还敦促巴勒斯坦各派别达成和解,敦促巴以双方交换囚徒,包括以色列的吉拉德•沙利特下士和一部分关押在以色列监狱的巴勒斯坦人(一共9000名巴勒斯坦人被关押),并且进一步改善西岸局势。帕斯科报告称,秘书长建议任命一个国际调查小组,调查驶往加沙的船队在5月31日的遇袭事件。秘书长正为此继续努力,设法让该建议得到采纳。

  10月17日,费尔南德斯-塔兰科先生告知安理会:“我们推动巴以直接谈判的努力正在接近转折点。”他报告说,自5月份以来,双方已进行了7轮近距离间接会谈,标示出有共同利益的区域,并提出各自的优先考虑事项。他说,现在双方正进行内部讨论,以决定是否进行直接会谈。他敦促双方领导人抓住机遇,争取在谈判中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9月1日和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进行直接会谈之后,塞里先生在9月17日的简报中呼吁安理会和国际社会继续坚定地支持直接会谈。他说:“我们的共同任务是支持这些谈判,尽可能使其获得成功。”他还鼓励该地区的各个国家采取切实行动来支持会谈。他告诫哈马斯,非暴力和团结是实现巴勒斯坦人民愿望的唯一途径,同时他再次呼吁以色列延长限制定居点建设的期限。

  尽管一再呼吁以色列延长其在西岸的定居点停建令,但部分冻结令还是于9月26日到期了。此后,安理会在10月18日举行公开辩论,听取约40位发言人的意见。就在辩论之前,费尔南德斯-塔兰科先生向安理会成员国作简报。他说,秘书长一直强调定居点活动是违法的,并且一直与包括阿巴斯总统及内塔尼亚胡总理在内的该地区领导人保持频繁的直接接触,敦促双方找到一条前进的道路。塔兰科先生说,尽管直接和平会谈陷入僵局,但国际社会应当再接再厉,力争实现在一年内就核心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这一目标。

  在随后的辩论中,联合国驻巴勒斯坦观察员称,我们必须正视并坚决反对以色列的违法行为——如殖民、侵犯、集体惩罚以及蔑视国际社会意愿等。他强调,结束定居点活动不是巴勒斯坦提出的条件,而是国际法对以色列的要求。

  另一方面,以色列代表认为定居点问题只是最终地位谈判中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之一。历史表明,以色列并没有阻碍和平进程,这已在其处理与埃及和约旦的关系上得到证明。然而,以色列代表称,以色列拆除其在加沙地带的所有定居点,换来的只是恐怖主义和火箭弹攻击。他强调,以色列仍然面临着各种危险的巨大威胁,任何和平协议都必须作出强有力的安排,彻底消除以色列对其安全问题的担忧。

  11月23日,帕斯科先生告知安理会:“我们正处于一个微妙时期,这将决定我们能否重启巴以和平会谈。”双方必须努力恢复直接会谈,营造出有利于快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环境,这其中包括冻结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定居点活动。同时,帕斯科先生报告说,自禁令到期以来,定居点数量骤增。然而以色列还宣布,计划在东耶路撒冷部分地区兴建1500多个定居单位,在深入西岸的阿列尔定居点兴建800个定居单位。就加沙地带而言,尽管每周进入飞地的卡车数量从940辆增加到1026辆,但总数仍低于2007年6月的每周2800辆。

  12月14日,塞里先生在向安理会进行2010年度最后一次工作汇报时呼吁巴以双方领导人“为了两国人民的利益”,应立即把重心放在影响“两国解决方案最后阶段”的重要因素上。他说,双方已各自制定出重要的时间表,并且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2011年就是双方预定的完成期限。他强调说:“重要的是,现在双方都很乐意就实质问题与美国进行会谈,并且愿意在当地立即采取进一步措施,推进巴勒斯坦建国进程,并将其建国计划提上议程。”

黎巴嫩

  在有关中东问题的月度情况通报会上,黎巴嫩局势再次受到安理会的关注。8月30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37(2010)号决议,将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的任务期限延长一年。

  联黎部队创建于1978年3月,其职责是确保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并协助黎巴嫩政府恢复有效管辖权。鉴于1982年和2000年的事态发展,联黎部队已两次对其任务做出调整。在2006年7月和8月黎以冲突后,安理会加强了联黎部队的建设,决定除其他事项外,联黎部队需对敌对行动的停止情况进行监测,配合并支持部署在黎巴嫩南部的黎巴嫩武装部队,并帮助确保平民得到人道主义援助,以及确保流离失所者自愿、安全地返回。

  第1701(2006)号决议设想在黎以之间实现永久停火。安理会对该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三次全面评估,根据最后一份评估,11月1日秘书长在报告(S/2010/565)中称该地局势有所恶化。他以8月3日黎以军队交火为例,在此次事件中双方均有人员丧生。他说,尽管目前黎巴嫩南部出现新的战略环境,当地局势相对稳定,但是整体局势仍旧“不稳定”。 秘书长表示需要长期持续努力以确保“蓝线”与利塔尼河之间的区域除黎巴嫩政府和联黎部队武装人员、资产和武器外,没有任何其他武装人员、资产和武器。同时,他敦促以色列立即从盖杰尔北部及“蓝线”以北的邻近区域撤军。他还呼吁以色列停止其“几乎每日”飞越黎巴嫩领空的行为,称此种行为加剧了紧张局势。

  秘书长表示,黎巴嫩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真主党及其部分盟友的代表近来对国家政权提出挑战,这些情况都令人担忧。黎巴嫩国内一些人士担心政治危机可能会引发暴力事件。为此,秘书长呼吁黎巴嫩领导人需防止此类政治危机的发生。同时,他对于黎巴嫩境内武器的大规模扩散深表关切。他警告称,黎巴嫩存在行动不受国家控制的武装团体,这对该国行使对其领土的完全控制构成了挑战,也违反了第1701(2006)号决议。秘书长鼓励黎巴嫩控制好其边境地区,并吁请所有成员国在未经黎巴嫩允许的情况下,不要将武器转让给黎巴嫩国内的实体或个人。

  3月24日,秘书长在向安理会进行情况通报时回忆称,与他对话的以色列代表对于黎巴嫩的局势表示失望。因为他们认为真主党正在黎巴嫩境内“以惊人的速度重新武装”。秘书长重申了他的信念,认为真正、切实可行的和平进程能终结阿以冲突,同时这也是实现该地区长期稳定的关键所在。

  今年伊始,主管政治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奥斯卡•费尔南德斯-塔兰科于1月27日发表简报称,联黎部队辖区内的局势“虽有缓和,但仍脆弱。”但在随后的辩论中,以色列代表警告说,穿越叙利亚—黎巴嫩边境向真主党供应武器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武器禁运规定和安理会决议。黎巴嫩代表则指出,以色列通过海、陆、空对黎巴嫩以及其他被占领土继续发起的攻击仍在继续。他敦促安理会承担其义务,履行其决议,确保达成一个永久的解决方案。

  根据报道,尽管以色列侵犯领空的行为几乎每天都发生,但是2010年剩余时间里的月度简报中均反映,联黎部队行动区域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在安理会公开辩论中,以色列指责真主党正使用精良武器装备进行重新武装,其中包括从伊朗及叙利亚资助者那里获得的导弹。真主党正在黎巴嫩南部村庄毗邻学校、医院、教堂以及民房的各个地方兴建军事基础设施。此种说法由于武器藏匿地点发生爆炸而得以证实。

  整个2010年下半年,由于推测黎巴嫩问题特别法庭可能会提起诉讼,安理会不断收到该国政治紧张加剧的报告。在10月18日的辩论中,发言者强调应避免特别法庭政治化,并表示特别法庭必须杜绝干扰,继续朝着铲除有罪不罚现象的方向迈进。2010年即将结束,首批2,000名难民将于2011年1月返回,因此联合国鼓励捐助者协助重建巴里德河难民营,并且向联合国近东地区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普通基金捐款。

以色列与叙利亚

  安理会分别于6月30日和12月22日先后两次一致通过延长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观察员部队)任务期限的决议。与两项决议同期发表的还有一份主席声明。在声明中,安理会支持秘书长的观点,认为“…除非能够达成解决中东问题各个方面的全面协议,否则这种局势很可能继续下去。”

伊拉克

  秘书长在概述其执掌联合国时所优先考虑的事项时称:“伊拉克问题仍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们都很清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但是联合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伊拉克制定包容性的政治进程以促进民族和解,营造更加稳定的区域环境,以及向无辜平民(其中包括近400万难民以及在伊拉克境内流离失所者)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安理会为了发挥其作用,就伊拉克问题召开了十次正式会议。最后一次会议是在12月15日举行的部长级会议。由于美国是本月的安理会轮值主席国,美国副总统约瑟夫•拜登主持了此次会议。当天,安理会做出了许多意义深远的改变,包括一致通过三项决议——第1956(2010)号决议,第1957(2010)号决议及第1958(2010)号决议——终止了伊拉克发展基金计划,解除了第687(1991)号决议和第707(1991)号决议规定的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民用核活动的限制,并且结束了“石油换粮食”方案的剩余活动。

  拜登先生在一份声明(S/PRST/2010/27)中提到,安理会欣见伊拉克在恢复其1990年入侵科威特前享有的国际地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且认识到伊拉克现在的局势与安理会通过第661(1990)号决议时的局势“迥然不同”。

  拜登先生代表美国表示,伊拉克正处于“非凡的”转变时期,全世界都希望伊拉克成为一个稳定而自力更生的国家。尽管恐怖主义和其他挑战依旧存在,但是伊拉克的美好未来指日可待,美国将会继续在各方面与其建立一个持久的伙伴关系。

  秘书长潘基文在此次会议上说:“今天,我们认识到在谋求国际社会地位正常化的道路上,伊拉克在许多关键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敦促伊拉克领导人遵循其权力分享协议,进一步促进国内发展和国际关系正常化。

  在落实这些期待已久的措施之前,安理会曾强调愿意考虑取消贸易制裁。2月26日,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S/PRST/2010/5)称,欣见伊拉克采取措施支持国际防扩散机制,遵守国际裁军标准。

  2月16日,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联合国援伊团)负责人阿德•梅尔克特向安理会提交了几份通报,其中一份引发了安理会对该地局势的思考。梅尔克特告诫各位代表提防许多发言都带有的“持续疑虑和烦躁情绪”,并概述了正在为3月份立法选举所做的筹备工作。他说:“伊拉克人民抵制过去危险卷土重来的决心真实而坚定——甚至比发动袭击的凶残势力更坚定。”

  5月25日,梅尔克特先生表示,伊拉克国民议会的全国选举实际上是在3月7日举行的。他补充说,尽管伊拉克仍面临着严峻的威胁,但是选举的成功为伊拉克增强国家主权,促进和解提供了契机。他称:“毫不夸张地说,此次选举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他将此次选举视为绝大多数伊拉克选民对于暴力势力及其目标的“坚决反对”。

  仅仅两周之后,即8月4日,梅尔克特先生呼吁伊拉克领导人表现出“更强烈的紧迫感”,遵照6月2日认证的选举结果组建新政府。在谁有权组建下届政府的问题上,伊拉克各方存在分歧,对此梅尔克特警告称,这种分歧“是对伊拉克能否过渡到民主政权以及伊拉克领导人能否坚持遵守国家宪法承诺的真正考验”。

  8月5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36(2010)号决议,将联伊援助团的任务期限延长至2011年7月31日,且任务保持不变。秘书长在对安理会所做的报告(S/2010/406)中强调,援助团在推动政治进程和促进发展方面发挥着持久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承认援助团的工作环境“极其复杂”。他表示,在此种情况下,联伊援助团不可避免地要应对驻伊美军部队按计划缩编所造成的影响。

  11月12日,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S/PRST/2010/23),欣见伊拉克11月11日就组建一个民族伙伴政府达成了协议(见新闻稿SC/10084)。然而,11月26日秘书长在他对安理会的报告(S/2010/606)中告诫称:“除非伊拉克普通民众开始看到他们的生活得到切实改善,特别是在提供基本服务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方面,否则,组建新政府对他们没有太大意义。”

  安理会在12月对伊拉克发展基金及“石油换粮食”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在此之前,联合国主计长山崎纯就此问题分别于4月6日、7月12日及9月10日向安理会进行了三次情况通报。

  在最后一次的情况通报中,山崎先生回顾了关于实施后续安排的法律问题和备选方案。他曾对于新的石油计量系统未能如期投入使用表示担忧,称这推迟了计算石油总量工作的完成,而该项工作的完成又有赖于用石油总收入5%建立起来的、旨在代替伊拉克发展基金的机制的运作。山崎先生曾强烈敦促“全面、及时”实施最初由伊拉克政府设想的石油计量综合系统。他说,该系统将在2011年底在伊拉克全面投入运行。但只有一家国有公司例外,该公司的石油计量工作将推迟到2012年完成。

  该基金由安理会于2003年5月成立,旨在将伊拉克的出口收入用于其发展需求和履行国际义务。该基金取代了“石油换食品”方案。先前的“石油换食品”方案允许受制裁的伊拉克前政府在受监控的条件下用部分石油收入购买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专题辩论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按照惯例,安理会在2010年举行了一系列专题辩论,但或许9月23日的峰会最符合安理会的任务宗旨。共有9名国家和政府首脑以及6名部长级人物参加了此次峰会。他们承诺会继续加强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活动,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秘书长潘基文首先致辞称,世界需要安理会承担起职责,全面、公正、及时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他强调:“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并为之做好准备——以完成这项重要使命”。他还指出,尽管联合国已经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潜藏的祸患,但各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综合利用一切可用手段来建立和平、维持和平、建设和平。

  安理会在主席声明(S/PRST/2010/18)中承诺,要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加强这些手段,重申要在武装冲突中保护平民,与侵犯人权却逍遥法外者作斗争,赋予妇女权利并加强各国对和平进程的自主权。

儿童与武装冲突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的召开,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数次联大会议上,代表们讨论了身处战争蹂躏社会中的受难儿童问题。此后,联合国秘书长于1997年任命了一名特别代表,该代表于次年提交了一份后续情况通报。在此之后,安理会就该问题举行了首次辩论。随着安理会进一步参与到该问题中,越来越多的儿童保护议题被提上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议程。这为加强儿童保护措施铺平了道路。安理会通过了几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尤其是第1882(2009)号决议。该决议指明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杀害残害儿童、强奸及其他性暴力问题。安理会呼吁参与武装冲突的各方起草并执行行动计划,以应对这些侵犯行为。

  在2010年6月16日的公开会议上,秘书长向安理会递交了有关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的年度报告(S/2010/181)。该报告包含在安理会第1397(2001)号决议中曾被呼吁为重要环节的两份附件。附件一罗列了在安理会议程之内的武装冲突中招募或利用儿童、杀害和残害儿童和/或对儿童实施强奸及其他形式性暴力的当事方名单。附件二罗列了一份更长的名单,将那些在非安理会议程之内的武装冲突中犯下侵犯儿童行为的当事方也列入其中。该报告鼓励安理会坚持要求名单上的当事方起草并执行具体、有时限的行动计划,以停止这些侵害行为,如有任何一方不予遵行,即对其采取措施。它还鼓励安理会呼吁所有位列名单的当事方同联合国维和特派团和/或政治特派团及国家工作队接触,落实具体的承诺和措施,以采取具体措施来解决那些让他们登上名单的侵犯儿童的问题。

  在经过长达一天的会议,听取60多位发言者讲话之后,安理会发表了一份主席声明(S/PRST/2010/10),强烈谴责在武装冲突中招募儿童、杀害残害儿童、强奸及其他虐待儿童的行为,并表示安理会做好准备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对付那些虐待儿童的惯犯。安理会邀请其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工作组与相关的制裁委员会及其专家进行合作,共同商讨针对性措施。在此次会议上,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特别代表拉迪卡•库马拉斯瓦米强调:“必须借助安理会本着人类在保护儿童问题上的共同道德愧疚感而发出的集体声音,使那些在战争中对儿童犯下罪行的人遭到唾弃。”

  主管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阿图尔•哈雷表示,在维和任务中加入保护儿童的条款有助于维持和平行动部在其任务开展国加强保护儿童的活动。此外,他补充道,已在九次维和行动中派遣了保护儿童顾问,并且目前正在开展关于保护儿童问题的大规模培训。

武装冲突中保护平民

  11月11日,联合国秘书长18个月以来首次向安理会就武装冲突中保护平民这一议题作报告(S/2010/579),提请安理会注意持续肆虐的非国际武装冲突给平民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些冲突的特点是非国家武装团体化整为零,不断扩散。这加剧了在诸如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巴基斯坦、索马里、苏丹以及也门等地存在的冲突的不对称性。

  该报告指出,武装团体有多种用来谋求克服其军事力量劣势的策略,包含蓄意攻击平民如使用性暴力,攻击学校等民用设施,绑架、强制招募以及利用平民掩护军事目标等。由于军事上占优势方在反击难以辨识的敌人时,动用可能违反区别原则和相称原则的战争手段,进而造成更多的平民伤亡,因此平民所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升级。

  该议题第八份报告的发表是对安理会第1894(2009)号决议的响应。秘书长回忆道,该决议的通过是对安理会就保护平民问题采取专门行动十周年的很好纪念,也是对安理会持之以恒处理这一重要问题的肯定。这一决议标志着应对五项核心挑战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五项核心挑战分别为:加强冲突各方对国际法的遵守;加强非国家武装团体对国际法的遵守;联合国维和特派团和其他有关特派团加大保护平民力度;改善人道主义准入;加强对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

  在该报告发表仅两周后,即11月22日,安理会对平民仍占武装冲突中伤亡人数的绝大多数深表遗憾,原因是冲突各方蓄意攻击目标、采用不加区分或不相称的攻击战术以及使用性暴力和基于性别的暴力。在一份要求所有相关方立即停止上述行为的主席声明(S/PRST/2010/25)中,安理会意识到,各国在保护和确保其境内所有个人的人权方面负有首要责任,并重申安理会在消除武装冲突对平民影响方面的承诺。

  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紧急救济协调员瓦莱丽•阿莫斯向安理会通报情况时指出,冲突各方常常不能履行国际法律义务保护其境内平民,这极大地削弱了国际社会在保护平民方面取得的进展。她说:“我们无法促进和鼓励各方遵守法律的方面,安理会必须加大执法力度。”这包括落实决议中的意愿,应对平民成为袭击目标或蓄意阻拦人道主义援助的冲突局势。

  在当天的公开讨论会上,近55位发言人围绕秘书长提出的五项核心挑战发表了看法,并集中讨论了其中的一项挑战:促使非国家武装团体更加遵守国际法。问题是这一做法无意中赋予了恐怖主义暴力行为的合法性。辩论还重点讨论了武装冲突造成的难民问题,以及将保护平民纳入维和任务等议题。

  7月7日,在为期一天的安理会辩论会上,秘书长潘基文敦促安理会必须进一步关注该问题的致病性和规范性因素,以应对“巨大的共同挑战”。 尽管武装冲突行为的敌对性以及其带来的直接后果仍然是主要焦点,“但那只是治疗病症而非找出病因,”他说道,并呼请重点关注以下根本原因:缺乏良好的管理,对资源的争夺,以及其它如种族和缺乏有效的安全和法治等因素。

  时任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济协调员的约翰•霍姆斯在其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安理会情况通报中指出,平民保护政策的制度化工作在其任职期间取得了进展。他说道:“然而,近年来实地情况恐怕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并指出武装冲突造成的伤亡人数中平民占大多数。仅在2009年,加沙、斯里兰卡、刚果民主共和国和索马里以及其它地区的武装冲突造成平民伤亡人数数以千计,他补充道。

  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纳维•皮莱声称,为了使实地情况得到切实改观,人权和人道主义行动者必须携手合作,落实联合国政策框架。一旦局势恶化,有可能演变成暴力事件时,监测人权状况可起到“警示”作用。她补充说道,人权事务部和联合国人权机制所收集的信息在这方面对安理会有所帮助。

  在随后的讨论中产生了一条对依据《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而成立的国际人道主义实况调查委员会的建议,即,如接到涉嫌违反国际人权和人道主义法的举报,不论事出何因,无论涉及何人,都依法展开调查。

妇女、和平与安全

  由于基于性别的暴力和性暴力越来越被视为当代武装冲突的明显标志,该问题引起了安理会的高度重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1325(2000)号决议强调了妇女在解决冲突中的重要作用,并要求评估武装冲突对妇女和女童的影响、妇女在建设和平方面的作用以及和平进程和解决冲突的性别范围。

  10月26日,安理会迎来了该文件第十周年纪念日的历史性时刻。当天的公开会议被打断了约90次。之后,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S/PRST/2010/22),表示支持“采用”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在弥补保护妇女和赋予妇女权利的这一紧急缺口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安理会深切关注到,尽管安理会根据第1325(2000)号决议制定了规范性框架并开展各种活动,但是妇女和女童依旧遭受暴力行为侵害,以及妇女在和平进程中各阶段参与度仍然太低。安理会赞成秘书长提出的一套监控指标,还着重强调所有行为者应及时系统地作报告,以确保这些指标行之有效。安理会还表示,打算在五年内召开高层审查会,评估第1325(2000)号决议的执行情况。

  秘书长潘基文借助视频方式在会议上发言,称他注意到安理会根据第1325(2000)号决议开展了多项工作,但同时指出,过去十年在冲突期间和冲突之后发生的大规模强奸、身体虐待以及其它侵犯妇女儿童权利和人身安全的违法行为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12月17日,在为期两天的安理会公开辩论会结束之际,武装冲突中性暴力问题秘书长特别代表玛戈特•瓦尔斯特伦对安理会说,“妇女在观望和等待。”她补充道,前一天第1960(2010)号决议获得安理会的一致通过,这表明有办法解决性暴力问题。

  该项决议要求秘书长向安理会提供武装冲突中明显涉嫌实施性暴力行为各方的详细信息,并对性暴力行为仍在继续,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达到了“系统、广泛、残暴可怕的地步”深为忧虑。安理会打算将所掌握的这样一份犯罪者名单作为行动依据,包括考虑采取制裁和其它针对性措施。秘书长对安理会各成员投票通过该决议表示感谢,称“你们这样做,就是在为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奠定基础。”他指出,“即使现在”,武装分子仍在攻击平民、强奸妇女、性侵男子、恐吓全体人民。

  安理会早在今年4月27日就讨论过此议题。 瓦尔斯特伦女士在其提交的简报中指出,处理性暴力问题绝非“无足轻重”的小事情,而是安理会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还补充道,政治领导人和军事领导人利用强奸事件来实现其目的。联合国工作方面的第一个缺口是分析不到位。她指出,联合国方面曾经从性别、生殖健康和发展等传统角度上分析性暴力,这通常忽略了安全因素和行为者。她说,她所在的部门计划建立一个维和行动分析数据库,以应对与冲突有关的性暴力事件。

  此次会议发表的主席声明(S/PRST/2010/8)中,安理会表示打算根据一套综合指标采取行动,监督第1325(2000)号决议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情况。

防扩散——伊朗

  近期,在稳定国际安全局势,防止故意或无意使用核武器带来潜在的灾难性后果方面出现了较好的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安理会以防止核扩散为议题召开了数次会议,专门针对伊朗正在进行的有可能发展成核武器的铀浓缩项目进行了讨论。

  在3月4日的会议上,安理会制裁伊朗“1737委员会”主席高须幸雄(日本)指出,该委员会正继续寻求有效措施应对与第1737(2006)号决议相违背的、针对制裁制度的“反复违规行为”。该决议于2006年12月23日通过,要求对伊朗实施制裁,封锁敏感核物资和核设备的进出口,冻结支持扩散敏感核活动、或研发核武器运载系统的个人或实体的金融财产。

  高须幸雄先生随后提到一起牵涉伊朗核武器物资的事件,他指出,该委员会已下达第二次执行指示,督促所有国家对类似违规行为保持警惕。同时还强调必须对涉嫌规避制裁的实体实施针对性经济制裁。

  情况通报会后,五大常任理事国代表发言,对伊朗试图规避制裁并开展超出其能源需求的铀浓缩活动行为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担忧。代表们在呼吁更多具有针对性制裁的同时,还强调应当坚持以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截至6月9日,安理会对伊朗未遵守先前旨在确保其和平利用核能的各项决议深表担忧,以12票赞成,2票反对(巴西、土耳其),1票弃权(黎巴嫩),通过了第1929(2010)号决议。该决议决定施加额外制裁,加强武器禁运,加强对涉及扩散敏感核活动的金融和海运企业的限制(见新闻稿SC/9948)。该决议其它条款要求秘书长成立专家小组,负责监督制裁措施的执行情况。(秘书长已于11月初委任该小组。)

  巴西与土耳其代表发表了反对意见,称该决议有悖于他们为协商解决伊朗核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他们曾希望根据《德黑兰研究用反应堆协议》和5月17日发表的与之相关的《德黑兰宣言》达成解决方案,这提供一个新的外交斡旋机会。黎巴嫩代表强调伊朗有权和平使用核能,也有义务遵守核保障制度,称伊朗同巴西和土耳其进行的核燃料交易谈判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

  制裁委员会主席分别于2010年6月28日、9月15日、12月10日又做了三次情况通报。西田恒夫所在国日本将于年底结束其在安理会为期两年的任期,在最后一次报告上,西田恒夫着重强调要调动所有成员国,贯彻落实旨在鼓励伊朗遵守安理会决议的措施。从9月16日到12月间为期90天的情况通报中,他表达了自己的严重关切并指出,虽然该委员会已于一年前首次强调了该问题,但违背武器禁令的行为显然还在继续。

  随后,五大常任理事国欢迎秘书长根据第1929(2010)号决议任命的专家小组,敦促其严格遵守制裁规定,同时表示希望通过恢复与伊朗的对话解决其核问题。联合王国、法国以及美国代表们对伊朗持续进行的核活动,以及伊朗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子能机构)检查其核设施深表关切。

防扩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月7日,安理会将负责监督朝鲜制裁执行情况的专家小组任期延至2011年6月12日(见新闻稿SC/9946)。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安理会一致通过了第1928(2010)号决议,维持当前对该小组的授权。安理会于2009年6月12日成立该小组,当时15个成员国对该东亚国家进行核武器试验一事进行了谴责,并强化了制裁制度。

  3月26日,韩国海军舰艇“天安号”在朝鲜半岛附近遭遇攻击并沉没,致使46人丧生。2010年7月9日,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S/PRST/2010/13),谴责了这起事件。声明强调,禁止此类事件或其它针对该国家或该区域的敌对行为再次发生,呼吁全面遵守《朝鲜停战协议》,并鼓励通过恢复对话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国际刑事法庭

  安理会继续支持打击有罪不罚的行为,促成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推进国际法的编纂和完善,并专门召开了八次会议,讨论联合国战争罪法庭两起棘手案件的审理工作。这两起案件分别涉及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和上个世纪90年代巴尔干战争遗留问题。安理会还召开了四次会议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12月22日会议上,安理会决定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必须在2014年12月之前审结各自案件。该文件还为国际刑庭建立了国际余留机制,以处理该截止日期之后的剩余法律程序,并保留各法庭相关法律文件。

  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俄罗斯联邦),通过了第1966(2010)号决议,决定基于《余留机制规约》及附件中其它条款,该机制可以继续行使国际法庭的司法权、权利、义务以及基本职能。余留机制的两个分支机构所在地要在联合国和东道国做出安理会可以接受的适当安排后加以确定。

  根据其它条款,该决议要求,秘书长与安理会磋商后为国际法院档案的信息安全性及信息渠道拟定程序,并要求所有利益相关方为信息文件中心的建立提供便利。

  俄罗斯解释弃权原因时称,国际法庭原本完全可以在截止日期内完成工作。他同时强调,该决议必须代表安理会“对此事的最终决定”,法庭工作必须在2014年全部完成。(根据法庭原定的“完成工作战略”,法庭应于2004年底前完成调查工作,2008年底前完成所有一审工作,2010年完成全部工作。)

  该决议通过的两周前,安理会听取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庭长帕特里克•鲁滨逊的情况通报。他描述了工作人员和法官所承受的压力并坦诚地表示,在不破坏正当法律程序的情况下,法庭正采取一切措施加快审判速度,但法官们对此倍感压力。他补充道:“这令我很困扰,法官应该在不受外界压力影响的环境中工作,确保其独立性不受干扰,或至少在表面上不受干扰。”尽管法庭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完成工作战略的预估时间还是受到如证人受到恐吓、证人不出庭、被告自行辩护的复杂性、新证据的发现以及员工流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解释道。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庭长丹尼斯•拜伦也强调,在关注完成工作战略时,不能忘记法庭对国际法的突出贡献,不能忘记接受司法判决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拜伦着重指出,只能大致估计何时才能完成审判。他认为,在明年内可以实现完成初审的目标,但他同时警告说,由于1月份才开始着手处理新案件,指望在2011年年底前结案是“不切实际的”。

  在此次会议上,前南法庭检察官塞尔日•布拉默茨和卢旺达法庭首席检察官哈桑•布巴卡尔•贾洛分别做了报告。

  年中,安理会听取了四位法庭官员的报告,鲁滨逊法官宣称:“我们前南法庭正努力完成安理会委托给我们的工作,以实现和平、正义与和解。然而,我们需要上层机关,即安理会给予更多的支持……我们现在岌岌可危,急需安理会的援助。”拜伦法官呼请援助,以缓解员工短缺现状,并要求适当延长法官任期。他说,当务之急是将11名逃犯逮捕归案,这得依赖于各国合作来跟踪逮捕他们。

  在2010年剩余时间里,安理会着手协助法庭工作,减少各法庭案件量。12月14日召开的两次会议上,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前南法庭法官凯文•帕克法官和乌尔迪斯•基尼斯法官各自审结分别定于2011年2月底和2011年3月底前结案的乔尔杰维奇案和格托维纳等人案;要求卢旺达刑庭约瑟夫•阿索卡•席尔瓦法官和塔格里德•希克迈特法官审结定于2011年3月结案的恩丁迪利伊马纳等人案。

  同时,安理会决定卢旺达法庭法官约瑟夫•马桑切审结定于2011年1月底前结案的哈特盖基马纳案。安理会还决定在卢旺达法庭供职的审案法官总人数可以暂时由最多9人增至12人,并于2011年12月31日恢复至9人上限。

  在6月29日的两次会议上,安理会决定延长各位法庭官员的任期,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完成各自任务。鉴于前南法庭的内部评估显示,该法庭无法在2010年内完成所有工作以及该法庭庭长还对经验丰富员工的流失表达担忧。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31(2010)号决议,同意延长前南法庭23名法官的任期。安理会还一致通过第1932(2010)号决议,同意延长卢旺达刑庭16名法官的任期。

  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15(2010)号决议,决定前南法庭法官总数可暂时超过《国际法庭规约》第12条规定的12人上限,随时可达13人上限,但最迟应于6月30日恢复到12人上限,如“波波维奇案”在此前结案,则应于结案时恢复到12 人上限。

  关于国际法院法官的遴选,由于来自美国的托马斯•比尔根塔尔法官辞去其职务,安理会于9月9日召开联合国大会之际举行了无记名投票,选举琼•多诺霍(美国)填补这一空缺,任期至2015年2月5日。安理会曾于6月2日通过第1926(2010)号决议确立此次选举日期。

  6月29日联合国大会召开之际,安理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中国籍薛捍勤填补国际法院法官、现任国际法院副院长、前院长史久镛(中国)辞职后出现的空缺。在此之前,安理会已于3月18日投票通过第1940(2010)号决议,确立了执行日期。

区域合作

  秘书长在1月13号召开的安理会会议上称,目前联合国面临的危机只有通过各阶层的紧密合作才能化解。他说,两天前他同11位区域和次区域组织负责人举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务虚会,但他们也只是刚刚意识到,彼此之间原来可以通过合作取得如此重要成果。“我们能够而且必须进行深入合作,”他对安理会和与会区域组织负责人说道。

  随后的报告中,各官员陈述各自在该地区和平与安全领域进行的活动,以及过去和现在同联合国的合作情况,并承诺加强该合作。之后,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S/PRST/2010/ 1),声称打算采取进一步措施,促使联合国和区域组织在早期预警、预防冲突、缔造和平、维护和平和建设和平等领域进行更加密切和更具操作性的合作,确保其努力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和发挥集体效率。

  安理会欣见当前联合国与区域组织之间强有力的合作举措,并赞扬秘书处为巩固这些合作关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包括秘书长一月份举行的务虚会。安理会重申和平解决争端的承诺,同时感谢区域组织在此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称他们“非常了解众多冲突和其它安全挑战产生的根源”。

  安理会成员国听取了以下地区组织的声明: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委员会、东南亚国家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洲联盟驻联合国代表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洲国家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太平洋岛屿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

  距上次会议还不到一个月,安理会举行了情况通报会,听取了哈萨克斯坦国务秘书兼外交部长卡纳特•绍达巴耶夫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轮值主席身份发言。作为该区域组织的轮值主席国,他表示哈萨克斯坦政府在2010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该组织在欧洲安全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加强其同联合国在处理全球和平和安全威胁方面的合作。

  “欧安组织应该成为共同安全的重要平台,”他继续说道,强调这是哈萨克斯坦作为该组织的轮值主席国任期间的重要目标。欧安组织轮值主席国首次由来自中亚和后苏联国家的哈萨克斯坦担任,考虑到这一点,卡纳特还谈及了很多其它的重要事项,其中包括巩固南高加索和阿富汗的安全,打击恐怖主义,遏制武器扩散,促进人权发展的目标,以及促使联合国决议得以广泛实施。

小武器

  安理会于1999年首次针对小武器和轻武器问题展开讨论。自此以后,该问题始终是安理会的一大困扰。3月19日举行的公开辩论结束之后,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S/PRST/2010/6),对小武器和轻武器交易深表担忧,尤其在中非地区的交易,这也是加蓬担任联合国轮值主席国期间举行会议的焦点;并鼓励该次区域各国共同努力,全面落实各项措施,遏制非法交易,建立各项机制和区域网络以共享武器流通与非法交易的信息。

  安理会对违反出口禁令非法转运小武器的行为感到震惊,鼓励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中非经共体)帮助该次区域各国落实武器禁运措施,鼓励负责监督中非和周边国家措施落实情况的委员会为该次区域组织和联合国非洲中部安全问题常设咨询委员会之间设立沟通渠道。安理会各成员强调要采取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措施防止武器用于其它用途或再出口。他们呼吁建立中非次区域军火商登记册,制定具有法律约束性的文书,管制小武器和轻武器及其弹药和武器制造设备。

恐怖主义

  安理会决心传达出统一、清晰、坚定且不可改变的信息,即,不论犯罪者是何人,不论出自何种理由,国际社会绝不会容忍恐怖主义。安理会全年都对此十分关注,并主要通过媒体发表声明对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做出了回应。3月29日的第一份声明针对莫斯科恐怖爆炸案,尔后还于7月12日针对坎帕拉爆炸案、7月16日针对伊朗恐怖袭击案、9月13日针对弗拉季高加索恐怖爆炸案、10月4日针对阿布贾恐怖爆炸案、10月25日针对赫拉特恐怖袭击案。

  安理会2010年度公共反恐工作的重中之重或许是9月27日召开的部长级会议。该会议通过了主席声明(S/PRST/2010/19),指出恐怖主义的威胁日益扩散,由绝不容忍或极端主义思潮引发的恐怖主义行为有所增加。同时,安理会意识到,仅靠军事力量、执法措施和情报工作等途径难以战胜恐怖主义。

  另一方面,安理会强调需要抑制有利于恐怖主义传播的环境,加大力度提高成功预防冲突和和平解决冲突的能力,促进法治,保护人权,确保良好的管理,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为那些易变成激进分子、易被恐怖分子招募的人提供出路。安理会着重指出,所有成员国必须通力合作,以便发现并杜绝恐怖分子的避风港,将那些支持、协助、参与恐怖行为或企图参与资助、筹划、准备和实施恐怖行为的人员、以及为恐怖行为提供庇护者绳之以法。

  12月20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63 (2010)号决议,依照该决议,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的三年期间,反恐怖主义委员会执行局(反恐执行局)应在安理会反恐委员会的政策指示下,继续履行特殊的政治使命。安理会督促反恐执行局进一步提供技术援助,以促进第1371(2001)号决议的实施,该决议要求所有国家为帮助恐怖活动的行为定罪,并建立反恐委员会,加强与相关的国际、区域以及次区域组织之间的合作,以促使各成员国全面执行第1373(2001)号决议和第1624(2005)号决议。

  在此之前的11月15日,安理会举行了半年一次的例行公开情况通报会。三大反恐委员会主席在会上强调要继续加强多边合作,与全球性的灾难作斗争,同时对各附属机构工作进行评估,使各附属机构运作更为有效、协调和透明。

  5月11日,安理会举行了一场类似的公开会议。与会者强调,需要继续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反恐斗争,并欢迎作出努力,使三大反恐委员会的工作更为有效、协调和透明。

  自从创建制裁名单以来,安理会历年均按此对与塔利班、基地组织及其他相关恐怖组织有关的个人、组织和实体实施制裁。2010年,安理会同意调整名单条目,审查名单内容,并制定新的列名标准。

  调整内容见以下新闻发布稿:SC/10144; SC/10127; SC/10125; SC/10103; SC/10098; SC/10077; SC/10066; SC/10047; SC/10042; SC/10027; SC/10024;SC/10013; SC/10007; SC/9999; SC/9998; SC/9996; SC/9993; SC/9989; SC/9983; SC/9979; SC/9977; SC/9960; SC/9945; SC/9924; SC/9912; SC/9911; SC/9909; SC/9903; SC/9896; SC/9894; SC/9893;SC/9879; SC/9878; SC/9877; SC/9872; SC/9852; SC/9853; SC/9848; 和 SC/9838。

非洲和平与安全

  10月22日的会议上,安理会成员国重申,区域组织在联合国授权下执行维和任务时,应提高对其资金援助的可预测性、可持续性和灵活性。安理会成员国特别提到,非洲联盟在执行安理会授权的维和行动中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 主席声明(S/PRST/21)的发表使本次会议达到了高潮。在该声明中,安理会重申了加强与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委员会的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承诺,回顾了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委员会与安理会之间在预防和解决冲突、维持和平和建设和平方面的合作程度,这些合作包括维护非洲地区的宪法秩序和促进该地区人权、民主、法治。同时着重强调要加快落实《2006年联合国–非洲联盟支持非洲联盟十年能力建设方案》,特别是要保证非盟待命部队和大陆早期预警系统正常运行。

在非洲进行预防性外交

  7月16日,安理会举行了为期一天的辩论会,讨论如何在非洲大陆上完善预防性外交手段。副秘书长阿莎-罗丝•米吉罗着重汇报了预防性外交在道德、政治以及金融等三个领域的运用情况。米吉罗女士代表秘书长发言。她指出,非洲虽然因为战乱倒退了大约15年,但是近年来逐渐开始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框架用于预防冲突以及更有效地应对冲突。而联合国除了在当地建立区域外交和调停办公室,还协助政府制定方案处理争端和根除引发冲突的结构性原因。

  辩论会期间,大会发言人首先回顾了非盟及次区域组织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和维和行动,接着呼吁成员国继续支持区域组织与联合国进行合作。最后,安理会发表了一份主席声明(S/PRST/14),认可综合战略对预防武装冲突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冲突的根源以确保持久和平。声明肯定了联合国在解决冲突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并重申支持区域组织和次区域组织采取措施预防冲突,同时强调这些组织和国家政府继续参与预防性外交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和平

  4月16日,安理会召开了为期一天的辩论会,听取了大约48位代表的发言。发言代表强调,维护和平和建设和平应当同时进行。大会代表还敦促安理会在维和初期咨询建设和平委员会的意见,同时也要为综合维和特派团拟定任务。潘基文秘书长在大会上首先致辞:“大规模冲突结束后,我们必须抓住重要机遇,尽快做出强有力的回应。”

  在一份主席声明(S/PRST/2010/7)中,安理会强调,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冲突后国家的政治争端十分重要,并且只有消除暴力冲突的根源才能实现持久和平。此外,安理会还强调,必须要杜绝有罪不罚现象,举行自由、公正、透明的选举,并尽早启动建设和平援助。

  10月13日,安理会举行了为期一天的辩论大会,讨论如何在冲突结束后建设和平。秘书长指出,近年来建设和平工作变得更加完整、连贯、灵活,但是仍然亟需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虽然我们正在取得进步,但是让我们记住,对于饱受冲突战乱之苦的人民来说,进展越快越好。”他还透露,联合国领导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应对危机的工作,但是他们需要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团队提供援助。

  此次会议上,安理会发表了一份主席声明(S/PRST/2010/20),再次要求秘书长采取措施,进一步明确安理会在建设和平核心区域的作用和职责、强化安理会的职能以及确保在援助过程中承担更大的责任。此外,安理会还强调了国家自主权的重要性以及早期可预测资金的重要作用。

  10月29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47(2010)号决议,肯定了建设和平委员会在满足刚走出冲突的国家的需求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见新闻稿SC/10074)。安理会要求联合国系统广泛采纳建议。这些建议收录在安理会建设和平援助的报告中,涵盖建设和平的各个方面,从实地工作到建设和平支助办公室的构成,再到各方的合作与融资。报告建议,相关国家一方面要集中精力进行能力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更好地协调与重要合作伙伴(例如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维护和平

  2月12日,安理会召开会议,讨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过渡战略和撤离战略。潘基文秘书长指出:“维和行动必须为后续行动扫清障碍。”会议期间,安理会发表了一份主席声明(S/PRST/2),强调上述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在撤离特派团之前,必须为当地实现持久和平创造条件。

  通过此项声明,安理会强调有必要制定明确、合理的任务,要求秘书处最晚在延长任务前一个月提供准确的调整建议,并考虑当地形势的发展状况以及东道国、部队和警察派遣国和其他相关各方的意见。安理会号召各成员国及其合作伙伴与联合国在当地采取一致的措施,并承诺加强与和平建设委员会进行沟通协调,要求秘书处制定与清晰目标同步的和平建设任务。

  8月6日,维和行动副秘书长阿兰•勒罗伊在会议上发言。他指出,维和机构的数量在过去几年中增长迅速并已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当务之急是合并特派团以及加快改革。他强调,安理会已经在世界各地部署了超过12万名维和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对应对保护平民这一紧急挑战至关重要。

  此外,来自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特派团)、联合国苏丹特派团、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稳定团)、联合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稳定特派团(联海稳定团)以及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停战监督组织)的部队指挥官也向安理会通报了有关情况。

安理会非洲特派团

  2010年,安理会持续向特定国家和地区派遣代表团收集第一手信息,以便了解哪些情况得到改善、哪些难题悬而未决。 本年度,安理会访问非洲两次,一次是在5月中旬访问刚果民主共和国、另外一次是于10月初访问苏丹和乌干达。

  10月4日至10月10日期间,苏珊•赖斯(美国)对苏丹进行了访问。访问结束后,赖斯在公开会议上向安理会做了汇报。她指出,15个理事国必须团结一致,支持南苏丹及时进行定于1月9日的全民公投以决定该国的政治地位,与此同时,还必须确保各方遵守一切区域协定。赖斯回忆道,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安理会特派团目睹民众在街道上排起长龙,对投票的狂热超乎想象。然而,她告诫道,民众在热情高涨的同时又忧心忡忡,因为北苏丹可能随时准备发动战争。

  赖斯透露,鉴于这个原因,朱巴市政府表示希望建立一个缓冲区。同时,他们也担心对一些悬而未决问题的协商进展过于缓慢。但是朱巴市政府向安理会保证,如果未能如期进行全民公投,他们不会单方面宣布独立,而将自行进行全民公投,让南部移民和现有公民参与表决。

  安理会苏丹特派团团长马克•莱尔•格兰特(联合王国)汇报了该团对达尔富尔访问的情况。在达尔富尔,安理会成员与非洲联盟-联合国达尔富尔问题联合特别代表易卜拉欣•甘巴里和非洲联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达尔富尔混合行动)高级官员进行了会晤。这些官员称,由于某些地区限制重重、冲突不断,他们无法进入这些地区保护平民。格兰特透露,据特派团在达尔富尔混合行动总部得到的消息,一名工作人员在法希尔遭到绑架。

  格兰特还透露,在探访苏丹国内的一所难民营期间,安理会成员了解到了更多的忧虑。人们十分担心达尔富尔混合行动特派团会受到限制、平民和维和人员会受到袭击。随后与政府官员会晤期间,安理会代表要求苏丹政府支持达尔富尔混合行动以及相关发展计划,同时也对达尔富尔地区不断发生暴力冲突表示担忧。代表敦促有关各方参与和平进程,确保和平工作取得进展。特派团与苏丹副总统阿里•奥斯曼•塔哈和苏丹外交部长阿里•卡尔提在喀土穆举行了会谈。两位官员表示,苏丹政府认识到必须按照《全面和平协议》及时地进行全民公投。

  鲁哈卡纳•鲁贡达(乌干达)率领特派团访问坎帕拉之后,代表自己的国家汇报了此次坎帕拉之行。他透露,安理会此行的目的是重申支持改善该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支持打击包括上帝抵抗军(上帝军)在内的当地武装组织。鲁贡达指出,特派团还重申支持苏丹和平进程,支持吉布提和平进程以及支持非洲联盟索马里特派团(非索特派团)。安理会成员认识到,恩德培区域服务中心为联合国驻该地区特派团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派团与约韦里•卡古塔•穆塞韦尼总统进行了会谈。总统先生对《全面和平协定》贯彻落实的重要性,以及在苏丹举行自由、透明、及时的全民公投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此外,他还发出警告:任何试图破坏全民公投的行为都可能引发新一轮冲突。

  5月13日至5月15日期间,热拉尔•阿罗德(法国)率领特派团访问了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阿罗德先生认为这是一次“紧张而又卓有成效的访问。”他透露,鉴于安理会近期即将商讨联合国组织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联刚特派团)未来的发展方向,特派团与约瑟夫•卡比拉总统、其他刚果领导人以及一些民间组织成员就如何实现恢复国家主权和维护国家稳定这一共同目标进行了探讨。

  阿罗德先生强调,只有与刚果当局保持稳定的关系,联合国才能发挥其作用并实现这个目标。参加完多场会议之后,特派团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一条是,尽管刚果(金)国内的局势依然脆弱,但是正在朝着积极方向发展。然而,阿罗德先生又指出,人道主义状况和人权状况格外令人担忧。他还强调,解决性暴力罪犯有罪不罚的问题十分重要。

  阿罗德先生表示,特派团得出的另外一条结论是,联合国决定派出代表团驻扎刚果(金)之前,应该考虑当地局势,才能避免造成新一轮动荡。他还强调,由于刚果(金)缺乏高效的军队,在这一方面,安全部门改革会面临重大挑战。为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刚果(金)当局表示希望通过双边合作来使军队专业化。然而,由于安全部门在改革过程中会涉及其他问题,刚果(金)也需要联合国提供相应的支持,例如为警察人员提供培训,改革司法部门等。(见新闻稿SC/9931)

有组织犯罪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禁毒办)执行主任安东尼奥•玛丽亚•科斯塔在情况通报会上介绍了毒品交易和其它有组织犯罪对全球和平与安全构成的威胁。随后,安理会于2月24日发表了一份主席声明(S/2009/PRST/4),呼吁成员国加强全球区域合作以解决这一问题。

  安理会认为,跨国威胁“日益令人关切”,可能会危及安理会议程之内国家的安全,包括那些努力从冲突中恢复的国家。同时,安理会十分担忧地指出,毒品交易与恐怖主义融资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网络犯罪开始抬头;为了筹集资金或者获得政治让步,不法分子制造了越来越多的绑架和挟持人质事件。

  科斯塔先生在情况通报会上敦促国际社会加强使用法律武器打击有组织犯罪网络。他提醒到,全球犯罪集团尤其擅长利用冲突引起的动乱大做文章。安理会成员国则强调,已采取措施成功地控制了阿富汗境内的罂粟种植并击溃了西非的毒贩。

  秘书长在大会上首先致辞。他提醒与会代表,各国之间的合作滞后于有组织犯罪网络。秘书长还强调,所有成员国必须团结一致,全面打击有组织犯罪。

法治

  6月29日,安理会举行了为期一天的辩论大会,同时发表了一份主席声明(S/PRST/2010/11)。 该声明指出,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过程中,要推动加强法治建设。安理会透过这份声明重申立场,即坚决反对特赦严重触犯国际人道主义法和国际人权法的违法人员。

  透过这份声明,安理会表示制裁是维护和恢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时重申必须确保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谨慎采取制裁措施、必须确保制定的制裁措施能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引起的不利后果。此外,安理会对2007年成立的法治协调和资源小组表示欢迎。该小组致力于确保联合国对安理会议程上的法治问题作出协调一致的处理。

跨文化对话

  5月26日,在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共同主持召开的讨论会上,黎巴嫩总理萨阿德•哈里里称,文化、社会以及政治对话是维护统一和丰富多元化的途径。他指出,在以色列不断占领巴勒斯坦和其它阿拉伯领土的背景下,对话可以树立信心,可以建立新的关系,同时也是化解危机以及促成西方国家与穆斯林世界建立真诚友好关系的必要手段。

  潘基文秘书长指出,对话有助于促进冲突方和解,有助于在激烈的争论中融入温和的意见。“在偏见和仇恨司空见惯、极端分子通过挑唆煽动和身份认同诉求来招募新成员、政客通过制造分裂赢得选举的背景下”,对话是一剂解药。

  安理会各成员国叙述了本国通过对话化差异为利益的经历。同时,一些成员国也强调,只有坦诚相待并且允许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妇女的广泛参与,才能确保对话真正有效。

工作方法

  安理会举行公开辩论会讨论其工作方法,这是安理会成立近65年以来的第三次类似会议。会议期间,广大联合国成员认为,安理会必须在确保效果和效率的同时增加行动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4月22日召开的会议上,超过50名代表进行了发言。 其中,一些成员国代表和非成员国代表认为,15个理事国对各项事务的审议,从决议内容到制裁和维和任务,都应当向所有成员国公开以便获取真实的反馈,“而不是仅在一些国家之间[进行] ”。

  土耳其代表抓住了当天辩论大会的主旨,他表示:“安理会不仅仅属于15个理事国,它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整个联合国。” 与许多代表看法相同,土耳其代表也认为,安理会应当与众多成员国更好地进行互动。这意味着安理会必须举行更多的公开会议,而不是让15个理事国闭门磋商;必须与军队和警力派遣国建立亲密的工作关系;必须与安理会议程之内的国家进行更多的互动对话。

  德国代表认为工作方法这个问题不应当脱离整体的改革讨论,这与其他几位代表的意见不谋而合。 他指出:“只改进工作方法而不改革安理会的结构会使一般成员国产生政治挫败感,还可能削弱安理会的权力。”

  意大利代表还针对以上观点补充道:“在推动安理会工作方法创新的问题上,非常任理事国表现得最为积极,而一些非成员小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究其原因,这是由于现行的排外做法将这些国家拒之于安理会以外。”

  安理会上次举行有关其工作方法的公开辩论会是在2008年,通过此次会议,安理会对其工作方法做出了“适度”的改进。 南非代表对此表示赞许,但他同时又提醒代表团,《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代表广大联合国成员行动,所以所有成员均享有知情权。 他认为,“目前安理会不够公开透明”,所以增加透明度有助于提升其公信力。

  此外,很多发言人还呼吁联合国大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以及和建设和平委员会之间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定期与非盟等区域组织和次区域组织进行协商以及召开更多的“阿里亚模式”会议以便聆听非成员利益攸关方和民间团体的意见。

  会议进一步呼吁安理会回顾并采取更多重大措施,积极贯彻落实第507号主席说明(S/2006/507;S/2010/507)中的规定,提高安理会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加强与非成员国进行互动和对话。

  在常任理事国的发言中,法国代表认为,工作方法必须确保安理会的行动尽可能高效、透明、可信。他表示:“恰恰相反,追求效果绝非是反对公开。”他还指出,交流对于制定和执行安理会的行动计划十分必要。法国代表又强调,必须在公开会议和非公开会议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他提倡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取工作方法,无需明文规定。

  俄罗斯联邦代表赞成倾听广大联合国成员的意见,但同时他也强调,只有安理会成员国才有权对该议题做出决策。

  会议期间,安理会对大会所作的年度报告引起了极大关注。许多代表团指出,年度报告应当客观公正地分析15个理事国所做的工作,而不是仅仅列出会议和议题。 在10月28日的会议上,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反映其从2009年8月1日到2010年7月31日期间工作情况的报告。

  当时,非常任理事国尼日利亚代表回忆道,在与会代表看来,10月21日与成员国召开的非正式会议不仅有助于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此次会议还增加了安理会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随后,安理会在11月11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提交了年度报告。

  12月20日,针对程序事项和行政事项,即将卸任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奥地利、日本、墨西哥、土耳其和乌干达等五国分别汇报了两年任期内各自领导的附属机构所开展的工作。

  奥地利代表通报了依照安理会第1591(2005)号决议所设委员会的工作成果。他透露,该委员会对达尔富尔地区“妨碍和平进程”的人员进行了制裁。同时,他还汇报了国际法庭问题非正式工作组的工作情况。日本代表汇报了依照第1737(2006)号决议所设委员会的工作情况,称该委员会对涉及核计划的伊朗进行了制裁。此外,日本代表还汇报了维持和平行动工作组以及文件和其他程序问题非正式工作组已经采取的行动。

  另外,墨西哥代表简要汇报了依照第751(1992)号决议和第1997(2009)号决议所设委员会以及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工作组的工作成果。土耳其代表汇报了依照第1718(2006)号决议所设委员会的工作成果,称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宣布进行核武器试验后,该委员会对其实施了一系列制裁。土耳其代表还汇报了依照第1566(2004)号决议所设工作组的工作情况,该组织旨在加大反恐力度。最后,乌干达代表回顾了预防和解决非洲冲突特设工作组所开展的各项活动。